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沧州(今河北景县)人。少年时孤贫,长时间客居梁宋。天宝八年(749),参加科举中第,被任命为封丘尉。天宝十一年辞官,第二年进入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为侍御史,后任谏议大夫。肃宗时,曾任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后转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期任散骑常侍,被封为渤海侯,直至病逝。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歌风格豪迈粗犷,尤以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最有特色。他与岑参一起被后人称为“高岑”。
封丘作
【原文】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译文】
我本在孟诸一带混迹于渔夫樵夫间,也许一生都会悠闲潇洒,有时还能在荒野草泽放声高歌。如今却沦落风尘,种种不快做一个卑微小吏。起初只考虑邑小官闲,一入公门才知道事事有规矩,处处受束缚。迎接长官时我心绪烦乱,鞭打普通百姓更让我悲伤难以自禁。悲伤之后回家向妻子儿女倾诉,他们却笑我,说如今就是这个世道。我天生就应该种田务农,让那些人情世故都像流水一样远去吧。可那令我魂牵梦绕的归宿又在哪里呢?受命于君哪能立刻脱身,只好推迟回去的时间。既然知道汉代的梅福鞠躬尽瘁也只是徒劳,我还是多想想作《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吧。
【鉴赏】
该诗前四句用激烈的文字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时的不平心理和后悔之意。在当时,县尉只负责抓捕盗贼、追查奸宄之类的小事。不仅职位低,只有“从九品”,而且对于一个有抱负的饱学之士来说,无异于自我堕落。这让他很不甘心,不禁想起了以前在孟诸(今河南商丘县东)打鱼砍柴的潇洒日子。
下面四句进一步写了做“小吏”的苦楚,也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性情和官场的昏暗。虽然一直都有壮志,但因为职位卑微,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一桩接着一桩的繁杂公事、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令诗人非常厌烦。而“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更是诗人那高洁的性情所无法忍受的,于是他“心欲碎”、“令人悲”。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流露出了归隐田园之意。诗人无法忍耐心中的郁闷,于是向家人倾诉。妻子儿女听后,不禁“笑”了起来,说世上的事都是这样的。这种对比反映出了诗人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诗人无法理解现实中的黑暗,于是想辞官归隐。
结尾的四句中,诗人写了自己处境的矛盾,又借典故说明了明君对他的重要。“梦”两句从侧面说明了诗人的为官所累,因为既然受命为官,就只能等到命令下来才能回去,梦中的旧山可能无法再见了。但一想到汉代的南昌尉梅福虽然一直忠君之事,却也因没有明君而未受重视,便不禁又想到归隐。陶渊明和其在《归去来》中描绘的生活,也是诗人和自身愿望的象征。
该诗围绕诗人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展开,文字朴实,一气呵成,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