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杜甫

杜甫《石壕吏》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石壕吏

【题解】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的邺郡(今河南安阳),并四处征兵。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赶往华州任所。一路所见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途中,投宿石壕村,巧遇吏卒深夜捉人,就其所见所闻,写成此篇诗作。

这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通过亲眼目睹,如实地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行文落笔笔墨简洁精炼,画面感强,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发出了无声的呐喊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①。老翁逾墙走②,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③。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④。

一男附书至⑤,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⑥!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⑦。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⑧。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⑨。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⑩。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①“暮投”二句: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干壕村。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②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③“吏呼”二句: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啼:哭啼。苦:凄苦。

④“听妇”二句: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⑤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⑥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⑦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⑧“有孙”二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完裙:完整的衣服。

⑨“老妪”二句:老妪(yù):老妇人。衰:弱。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⑩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译文】

离开洛阳赶往华州赴任,一路颠簸劳累,日落黄昏的时候,便投宿在石壕村。正熟睡当中,忽听到夜里有差役呼喊着敲门,原来是强行来征兵。吓得这家老翁赶紧越墙逃走,老妇连忙出门去应付差人。

差役大声怒吼,质问为何迟迟才开门,那架势是那样的凶狠!老妇人战战兢兢地哭得是那样悲伤凄苦。只听得老妇迎上前诉说,家中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去参加邺城之战了。前几天,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她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疆场。现在,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再活过来了!老妇家里也已经没有其他男人可以从军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只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才没有离去,但她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裙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还是请求跟随官吏连夜赶回军营。现在赶快到河阳战场去服役,或许还能赶上为军营准备做好明天早上的饭菜。

夜深了,官吏与老妇的说话声渐渐消失,但还能隐隐约约听到幽怨凄苦的哭泣。天亮后,因为我还要继续赶路,只能同偷偷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心情沉重地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