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家王弼与玄学

经学家王弼与玄学

魏晋时期,山阳郡有一个王姓家里添了一个男丁,取名叫王弼。王弼家世显赫,他的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六世祖是东汉时名高天下的王龚,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五世祖刘畅为汉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父亲王业,官至谒者仆射;继祖王粲为“建安七子”之首,是有名的文豪。

王弼生在这样世代书香之家,自幼受到知识熏陶,自然得益不少。少年王弼不仅从小学习、研讨儒、道,常有独到的见解,而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少年。

王弼知识丰富,能说会道,思想敏锐而深刻。他不追求文章辞藻,却有真知灼见。从10多岁开始,他就特别喜欢老子的学说。

老子的无为思想、思辩哲学,庄子的汪洋恣肆,通脱善辩,对少年王弼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王弼喜欢游乐于山水之间,大自然广宽的天地陶冶出他旷达的性格。音乐之美又使他超拔于自然之外。深思敏察的王弼,从中增长了不少见识,扩大了眼界。

后来,年轻的王弼面对享有盛名的玄学家何晏,竟毫无忌讳地把自己注《老子》的主要思想讲给了何晏听。

王弼说,世界的本体是“无”,是“万物之宗”,“无”能生“有”。他把老子所说的“道”也用“无”来解释。他认为“道”就是“无”,所以,“无”或者说“道”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宗。“道”和“无”能生成万物,这谁也不能叫出它具体名称来,只能意会而已。

iZ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王弼集》5卷。这些著作,打破了汉以来僵化的思维模式,可说是追求思想解放的先锋。

王弼以儒道兼采、以道为主,创立了魏晋玄学的思想体系,对儒学研究的转变起了功不可灭的积极作用。他不仅在魏晋时期的哲学、经学、思想界占领导地位,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影响到文学创作及佛道两教在内的宗教界。

后世文学方面的玄言诗、山水诗及田园诗,也与王弼的玄学思想和崇尚自然有关。而宋明理学则是在王弼重义理、善思辩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

知识点滴

汉武帝以来,儒家经典就已经成了帝王的工具,但随着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儒学实际也已走到了非要变革不可的地步。

王弼摒弃汉儒治《易》中的象数传统和迷信色彩,而用义理解释《易》经,把传统的重天思想,转变到注重人事。

王弼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命题。这就给病危的儒学注进了新鲜的血液,建立了以道为主、儒道结合的新时代的新思想。

王弼因此成了魏晋玄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也代表了魏晋时期哲学领域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