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诗》及《毛诗》

《三家诗》及《毛诗》

《三家诗》前两家是以传授者的国别命名的。《齐诗》的传授者是齐人辕固,《鲁诗》是鲁国人申培,后一家《韩诗》则是以燕国人韩婴的姓氏命名。《韩诗》当时主要流传在燕、赵两个地区。

《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受到当时朝廷的支持,均被立于学官(《鲁诗》、《韩诗》汉武帝时立,《齐诗》汉景帝时立),设为博士,在整个西汉时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后来《毛诗》盛行,《三家诗》则逐渐衰微。三国时期《齐诗》亡,到了西晋,《鲁诗》也失传了,现仅有一块不足二百字的石经残碑留存于世。《韩诗》则仅剩下了一篇《外传》。

《毛诗》是由毛亨传给毛苌的。毛亨是鲁国人,被称为“大毛公”,简称“毛公”;毛苌是赵国入,称“小毛公”。《毛诗》属于古文经学,汉章帝时,立于学官。汉末经学大师贾逵、马融、郑玄对《毛诗》或作注,或作笺,《毛诗》遂开始盛行。现代所见到的《诗经》版本,就是毛氏所传的《毛诗》。

《毛诗》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毛传》为中心形成了所谓的“毛诗学”。

《毛诗序》,是指列于《诗经》各诗之前用于解释各篇主题的简略文字,或简述诗的题旨,或叙述时代背景与作者。《毛诗序》又分为《大序》和《小序》。《大序》似总论,说明《诗》的教化作用,相传为子夏所作;《小序》一般列在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小序》每章一条,以史证《诗》,相传为东汉魏宏所作。也有人认为《诗序》是总论诗的纲领,并没有大小之别。

《诗序》对《诗经》的解释,不少属于牵强附会,许多解释曲解了诗篇的本义。但《诗序》是先秦至汉代儒家诗说的总结,有一部分解说可以和先秦其他古籍互相印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如历来被人们重视的《诗大序》中的一段着名论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尽,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段诗歌理论论述了诗与志、志与情的关系,提出了诗歌和时代、政治的关系,并且对吟咏性情的诗歌的教化作用进行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