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王维



一、京兆府解头



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大唐帝国一派太平盛世景象。长安城(今陕西西安)某公主府邸,忽有王爷来访。王爷名叫李范,睿宗皇帝第四子,当朝天子玄宗的弟弟,此时为歧王。歧王道: “请贵主移步庭堂,小王有酒乐奉献。”张筵布席既毕,歧王带来的一班伶人款款而入。他们当中有一美少年,怀抱琵琶,风度翩翩。公主瞧见了,问歧王: “那是何人?”

歧王但道: “一个娴于音律的人。”随即令他弹曲。

少年弹起琵琵,悲凄哀切,举座耸容。

“这曲子叫什么?”公主问。

“叫《郁轮袍》。”少年答道。

歧王见公主欣赏少年的曲子,不失时机地道: “这人不只擅长音律,诗赋也极妙。”

公主问少年有成作没有,少年从怀中掏出一卷呈上。公主披阅大惊,说: “这都是我时常诵习的,还以为是古人佳作呢!”命设雅座相待。

“若京兆府今年以此人为解头,真是国家的光荣。”歧王道。

公主问为什么不遣他应试,歧王说: “此人不做解头,誓不应举。贵主不是已嘱咐考官,让张九皋做解头了吗?”

“与那小儿何干?”公主笑道,“是他人所托。”顾谓少年道: “我为你尽力为之。”

少年致谢。公主传令京兆府考官来见,让宫婢传话,以那少年为今年乡贡的解头。考官惟命是从。

这少年姓王名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父亲王处廉,官至汾州(今山西汾阳)司马。司马是州的佐官,没有什么权力,用以安置那些仕久资高、耆昏体弱而又不忍罢免的人。王处廉做了汾州司马,便把家搬到蒲县(今山西永济)。他有5个儿子: 维、缙、,还有一个女儿。王维是老大,生于武周长安元年(701)。

王家笃信佛教。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师事大照禅师30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向往山林,喜好寂静。大照禅师乃北宗禅的开山祖神秀的大弟子, 《旧唐书》卷191《神秀传》附有他的传记。王维兄弟也深受佛教熏陶。佛经中有个有名的佛教徒,叫维摩诘。王维的名(维)和字(摩诘)合起来,便是这位大师的名字。王维、王缙与大照禅师都有往来。

王维聪明伶俐, 多才多艺。他擅长音乐, 弹得一手好琵琶; 他的草隶也很洒脱、漂亮,绘画也颇出众,诗文更是驰名天下。在他的文集中,有一首15岁时写的《过秦皇墓诗》: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一个年方15的少年便写得如此秀蕴工整的诗,显示出王维的才气。

秦皇墓即秦始皇陵,在长安东面,骊山脚下。至少在写这首诗时,王维已离家南下,游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今属河南)。在洛阳,他结识了诗人祖自虚和祖咏,成为挚友。王维频频出入王公贵族之门,是歧王李范、宁王李宪、薛王李业的座上客。那些王公贵族附庸风流,府邸中常常延揽些文人乐工,他们吃喝玩乐时,要文人乐工赋诗奏乐助兴。王维常从歧王、宁王、薛王宴游,写了若干应景助兴的诗。如《从歧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写道:



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

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王维诗琴书画无不精妙,深得王公贵族宠爱。

王维出入王公贵族之门,想得到提携。

到王维之时,科举取士已实行百余年。科举取士虽是考试,择优录取,但往往为王公贵人所左右。一个人即使有真才实学,没有他们荐举,也很难考中。

王维自然洞悉这一点,故去结交他们。

他果然从中得到好处,年方19,便成了京兆府的解头。

解头,也叫“解元”,是州府试第一名。这京兆府的解头可非同一般,京兆府地处京师,凡是京兆府贡送的士子,前10名至少有7~ 8人能登科。有时尚书省的省试不问成绩如何,凡是京兆府荐送在前数名的一概录取。而这第一名解头,若无特殊情况,定会入选的。有唐一代,京兆府的解头落第的,仅仅9名。

王维靠公主而得解头之事, 见诸《集异记》卷2《王维》。明人传奇中有《郁轮袍》,即敷演此事。今人傅璇琮考证说这事不足信,因张九皋在中宗景龙三年(709)便已明经登第,那时王维才8岁。这事可能有出入,或许不是与张九皋争解头。但王维府试高中榜首,有王公贵人相助,是无疑的。这正是他托身王公贵族之门的目的。

不过,王维夺魁也凭真才实学。他参加府试的诗迄今尚存。府试的题目是《赋得清如玉壶冰》,王维应试的诗是:



藏冰玉壶里,冰水类方诸。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稳,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这诗确实做得很好。当然,若无人相助,王维凭这首诗也许得不到解头。

州府试在七月,当时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孟冬十月,各州府进贡的物品和举子陆续抵达京师。

从这个月起,举子们便进入科场角逐了。

像其他举子们一样,王维先向尚书省的户部报到,呈送“文解”——府的荐举信和家状——籍贯、三代名讳、本人姓名、曾用名、简历等,然后,结款通保。

按照惯例,王维把自己的诗文精选些出来,写成卷轴,送呈达官名人,请他们向考官推荐。

开元八年正月初一,玄宗皇帝在含元殿接见王维等众举子。礼毕,众举子去国子监谒拜先师孔子。王起《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道:



蔼蔼观光士,来同鹄鹭群。

鞠躬遗像在,稽首雅歌闻。



王起是中唐人,开元八年的谒见仪大致也如此。

考试一般在二月,地点在礼部贡院。贡院有东、西廊,举子们就在廊下考试。贡院四周有棘篱围着,再派兵把守。举子入院,是要搜身的,除了《切韵》—— 一部韵书外,其它书籍一概不许带入。否则,一经查出,逐出考场。在贡院门口,设有香案,主考官——吏部考功员外郎李纳与举子们一一对拜。

举子们考试的科目是不一样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等。王维参加的是最受青睐的进士科,当然也是最难考的一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30岁中明经,就算年老了; 50岁中进士,还算年轻呢!

王维在这次角逐中落第,他成为京兆府屈指可数的落第解头之一。

以王维的才气,以京兆府解头的条件,原是不会落第的。3场考试中,杂文最重要。这恰是王维的拿手戏。看来这次落第,盖是省试中无人提携。

二、状元及第



初次省试失败,王维进一步洞悉科场奥妙,更加结交王公权贵。

王维出入王公贵人府邸,赋诗助兴。不过,他并非一味地投其所好,有时也以诗文来讥斥、讽谏。宁王李宪,骄奢淫逸,府中豢养着几十个色艺俱佳的歌妓,犹不满足,还到处寻花问柳。一天,宁王见左邻一个饼师的妻子很美,就强行霸占过来,倍加宠爱。饼师妻在王府度过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一年,宁王问她还想饼师不,她默不作声; 宁王令人把饼师叫来,她见了泪流满面。宁王顾谓在座的门客赋诗吟咏这事,王维最先写成,诗云: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诗题作《息夫人》。息夫人乃春秋时息侯的夫人,楚文王灭息,将她占为己有。到楚国后,她一直不说话,楚王问她为什么,她道: “像妾这样,又有什么可说的! ”饼师妻的遭遇和她的行为很像息夫人,诗人便借息夫人来咏叹。在座门客不乏有才艺者,但见这首《息夫人》写得很好,就不敢再作了。诗中流露出对饼师妻的同情、赞美,对宁王的愤慨。

当然,他对王公的谴责是有限度的,不会惹他们恼怒而坏了自己的大事。

开元九年,王维再次参加省试。这年省试主考官是吏部考功员外郎员嘉静。3场考试,王维顺利通过,中第是无疑了,就看排名先后了。

放榜日,那第一名赫然是“王维”二字。

这年,王维年仅21岁。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礼仪活动。以王维为首的新科进士先去拜谢主考官员嘉静大人,谢鉴拔之恩。然后,去参谒宰臣。以后,便是众多的宴集,像曲江宴、杏园宴等。王维等人还去慈恩寺雁塔题名。

三、初仕不利 被贬济州



进士及第,吏部再加考试,合格者方授予官职。新科状元王维顺利地通过考试,被任命为太乐丞——太乐令的副手,职司音乐、舞蹈等的教习、排演。

王维从此踏上仕途。官场险恶,王维的仕途会怎样?他虽然少年得志,仕途却极为坎坷。

任太乐丞不久,王维便出了事。

他辖下的伶人偶有不慎,私自表演了只能为皇帝表演的黄狮子舞,王维坐谪济州司仓参军。这是济州(州治卢县,今山东东阿西北)一个主管仓廪、庖厨等事的属吏。被贬出京师,王维愤懑不已,作《被出济州》:<

br>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



这年秋天,他离京上路,先到洛阳,乘船顺黄河而下。夜宿郑州。翌日上路,到了济州。

在济州,他结识了一些怀才不遇的人。从自己和这些人的不幸遭遇,想起那些纨子弟,靠祖先的荫庇而飞黄腾达,他心中愤愤不平,挥毫发泄道: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

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

童年旦未学,肉食鹜华轩。

岂乏中林士,无人献至尊。

朱绂谁家子? 无乃金张孙。

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

问尔何功德? 多承明主恩;

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

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

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仕途挫折,使他体验到人世的不平。

就在他被贬济州期间,约30岁那年,妻子不幸病亡。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从此终身独处30年,至死未再婚娶。

四、干谒张九龄 回京做官



王维在济州度过10多个春秋。开元二十二年,他的命运有了转机: 新上任的中书令张九龄征聘王维为右拾遗。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周二年(702)进士。《集异记》中那个被王维挤掉的解头张九皋,便是张九龄的弟弟。他是个有名的诗人,《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就是他的《感遇》。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累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张九龄忠谔刚直,尽心国事。玄宗武惠妃想诬陷太子李瑛,遣家奴密告张九龄: “阁下若能在废太子事上助一臂之力,这相位可长期坐下去。”张九龄怒斥道: “房幄之人岂可干预国事?”遂将武惠妃的阴谋奏告玄宗,玄宗为之动容。他执政以来,所推引的都是刚直不阿的贤人君子,鄙夷那些靠资历升迁的人。

身在济州的王维闻悉张九龄被擢为中书令,执掌朝政,便竭力干谒,遂被征回京师,做了右拾遗。这右拾遗是武则天时始置的,为中书令下的谏官。官品不高,但很有权势,是皇帝的近臣。次年,他做了一首诗献给张九龄,诗云: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食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忧。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他在诗中表白自己是有气节的,不得其人,宁愿不食粱肉,布褐白头; 不管是同党,还是仇敌,只要政见相同,就尽心效力; 张大人刚正不阿,一行一动都是为了天下百姓,诱使他投身门下; 张大人应量材使用他,他的干谒决非出于私求。

这诗使得张九龄更加器重王维。

但是,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受到朋党阿私的李林甫一伙的攻讦。张九龄犯颜直谏,也使得玄宗皇帝日益反感。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出任中书令。从此,奸臣专政,政治日趋黑暗,大唐帝国由盛而衰。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张九龄被逐出京师,贬为荆州长史。

对于自己崇敬的长官的不幸,王维相当沮丧,他写了一首《寄荆州张丞相》表述心迹: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年方三十有七的王维对未来悲观失望,产生了归隐山林的念头。

但他并未就此归隐,仍在朝廷做官。他虽然同情遭贬的张九龄,为他鸣冤叫屈,但他的仕途并未因此而受影响,升官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属御史台的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是个颇有权势的官职。

这年秋天,王维衔命去凉州劳军。左散骑常侍河西节度副大使摄御史中丞崔希逸率兵大败吐蕃,玄宗皇帝命王维带着钱物去犒赏三军。踏上塞外,长空雁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景把心灵上的阴影一扫而光,使王维心旷神怡,粗犷豪放的《使至塞上》脱口而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留在河西节度使幕中兼为判官——节度使的佐官,在凉州呆了两年多,回京后出为殿中侍御史。这是御史台的殿院之官,共有6人,掌推鞫狱讼、殿廷供奉仪式,纠察非法。开元二十八年,被派去襄阳(今属湖北)主持“南选”考试——对黔中、岭南、闽中一带郡县官的诠选。一天,当地长官请他去汉江(今汉水)边登临饮宴,他即兴创作《汉江临眺》一诗: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仙翁。



到了襄阳,王维不禁想起了好友孟浩然。

一代诗人孟浩然出生在襄阳,苏轼说他不是个才气纵横的诗人,却很懂艺术,写的诗很有韵味。开元十六年,他年过40,去京师应试,在太学赋诗,举座叹服。王维邀他进了内署,俄而玄宗皇帝至,孟浩然吓得藏到床下。王维据实说了,玄宗皇帝大喜,道: “朕听说这个人,但未见过,为什么吓得藏起来?”叫孟浩然出来。孟浩然爬出来,玄宗问他写了什么诗,孟浩然自吟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玄宗皇帝不悦,说: “你不求官,朕也未尝弃你,为什么诬朕?”遂要他回老家去。

孟浩然多次去京应试,皆不中。开元二十八年,溘然长逝,年仅五十有一。

到了孟浩然的老家,王维颇为这位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诗人悲哀,赋《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路过郢州(今湖北钟祥),王维在刺史亭上为孟浩然画了一副像,以示悼念。后来人们便把刺史亭叫做“浩然亭”。直到咸通年间(860—874),来了一个叫郑的刺史,把亭子更名曰“孟亭”。

“南选”事毕,王维便北上回京复命去了。

五、半隐半仕 亦官亦隐



自襄阳回京后,王维的生活步入半隐半仕时期。

一方面,奸臣李林甫一伙弄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王维既羞与他们为伍,又不敢忤怒他们,怕招来杀身之祸; 20载的仕官生涯,也使他对官场感到厌倦。他想逃避现实,学陶潜挂冠归田园。“不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另一方面,他又留恋富贵,过不惯清贫生活。“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在晚年所作《与魏居士书》中,又批评陶潜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结果穷得向人家乞贷。

于是,他在矛盾的夹缝中寻求一条半隐半仕、亦隐亦仕的处世方针。他仍在做官,虽然官位不太高,但逐渐升迁,天宝元年(742)迁为常侍,从讽谏的左补阙,再迁为掌军器、仪仗、乘舆的库部郎中。天宝十一年,迁为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告身的文部郎中。天宝十四年,迁为掌封还驳正诏事违失、纠正审理不当刑狱的给事中。但他对政事采取不闻不问、敷衍了事的态度,身在朝廷,心在山野,办完公事,便寄情于山水。先是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赋《终南别业》(又名《初至山中》)一诗,以咏其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不久,又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辋川买了一份产业,作为他母亲奉佛修行的场所。这里有山有水,风景宜人,原是初唐大诗人宋之问的庄园,不过早已荒芜了。他重新整理,使它更加美丽。他和好友裴迪等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很是惬意。他很喜欢这个去所,偶然离开,总是依依不舍,有诗道: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他曾画《辋川图》,闻名海内。

王维对佛信仰已久,此时更加虔诚,食不荤,衣不文彩。

王维吃着皇粮,玩着山水,念着佛经,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不曾想,风云突变,他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

六、安禄山的阶下囚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范阳(今北京大兴)、平卢(今辽宁辽阳)、河东(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唐朝划时代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长驱直入大唐东都洛阳。第二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号曰“大燕皇帝”。叛军西进,六月九日,长安门户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姊妹和少数亲信仓皇出逃四川。绝大部分文武官员都被蒙在鼓里,一早照例上朝,却不见皇帝的踪影。他们惊慌失措,来不及逃出,便为叛军所俘虏。给事中王维也成了阶下囚。

安禄山下令把唐王朝的文武官员、宫妃和乐工等押解洛阳。王维吃了泻药,伪称瘖疾。安禄山对王维的文才仰慕已久,把他软禁起来,强迫他出任“大燕国”的官。

一天,安禄山在长安凝碧池大宴将士。宴席上,安禄山把唐玄宗的御宝陈列出来,让数百名梨园乐士奏乐歌舞。梨园弟子目睹唐帝旧物,欷歔泪下,乐曲乱了套。叛军纷纷拔刀,逼迫、威胁乐士好好演奏。著名乐师雷海青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呼”地一声,把手中的乐器摔得粉碎,向着唐玄宗去的西方叩头恸哭。叛军把雷海青绑了起来,他怒骂不绝,被活活支解了。

乐工和雷海青的事迹很快传扬开来。王维的好友裴迪来看他,说起这事,王维悲愤难抑,吟了一首七绝: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唐军收复两京,做过伪官的分等定罪。王维写的那首诗,新皇帝唐肃宗早已闻悉,很是嘉许。但王维被赦免,更重要的还是弟弟王缙救助。

王缙,字复卿,年少时与兄俱以名闻天下,他也信佛,但与兄有几点不同之处: 一是贪财; 二是官运亨通,历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安禄山叛乱,擢为太原少尹,佐大将李光弼平叛有功,迁为刑部侍郎。他上书唐肃宗,愿削己官以赎兄长之罪。肃宗皇帝很看重王缙,便赦免了王维。

经过这场变故,王维更加消沉、颓唐了。

七、诵经念佛的王右丞



乾元元年(758),王维重新被起用,为太子中允—— 一个掌礼仪等事的官。俄而升为侍从太子的中庶子,再迁为中书省的属官——中书舍人,职司制诰。不久,官复原职,再次出为给事中。翌年,转为尚书右丞。右丞是尚书仆射的佐官,负责兵、刑、工三部事务。

虽然有所升迁,王维却心灰意冷,每日退朝之后,就在长安的官邸念佛诵经,很少去辋川别墅。有一次,大诗人杜甫去蓝田访友,顺道去辋川探望王维,只见人去屋空,不由叹道: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王维不再游山玩水,也很少吟诗,除了读佛经,便做斋饭招待和尚,与他们玄谈。家中除了茶铛、药臼、经案、绳床之外,别无他物。

上元二年(761)七月,王维罹病,越来越重。他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了,提笔给在凤翔任职的弟弟王缙修书作别,又给亲朋故友写了几封信,搁笔躺下,再也没有起来。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辋川别墅旁边。

王维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便是弟弟王缙编辑的《王右丞集》。集中收录了479首清新意远、优美文雅的诗,还有17篇赋表,8篇状文书记,7篇序,7首文赞,11首碑文碑铭,15首哀辞祭文,3篇画论。王维的诗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成为山水田园诗的开山祖之一。

王维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他工草隶,善山水人物,而以山水画闻名。在山水画中,最为后人推崇的是水墨山水,通过单纯的墨色变化来表达朴素平淡的景色和心境。王维的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作画往往不拘泥于表象真实,画物多不问四时,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雪景中出现芭蕉。王维曾自作画像; 还曾为好友孟浩然画像; 在凤翔开元寺东塔下画《祗园弟子像》,苏轼在《凤翔八观》中极推许王维此画,说他画出了“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萌”的景象。王维的山水画有《辋川图》、《雪溪图》等,而以《辋川图》最负盛名,是隐居辋川时所作。到宋代,《辋川图》已流传多种版本,真赝难辨。据记载,宋宣和内府收有王维画126幅,当然,这些画未必都是真迹。

王维的诗和画融于一体,把诗一般的意境鲜明凝炼地收入画图,故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