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第三部发表受阻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具有国际影响的不朽伟著,作者肖洛霍夫也因为这部书而获得了国际声誉。而且,由于“他在对顿河流域的史诗般的描写中,以艺术力量和正直的创造性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一个历史阶段”,他被授予了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这部小说的第三部在发表时曾经遇到过很大的阻力。
《静静的顿河》第三部的第1—12章发表在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机关刊物《十月》杂志1929年1—3月号上,在3月号的末尾注明了“待续”。然而,这一“待”就是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原来,《十月》编辑部的负责人认为,第三部所描写的维约申斯克暴动纯属虚构,是站在反动立场为暴动进行辨护。《十月》的副主编鲁兹金告诉肖洛霍夫:“如果不把葛利高里写成自己人,那么长篇小说不能发表。”
肖洛霍夫考察了自己的作品,反思了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他认为自己没有错。他在创作中严格地遵循历史主义原则,决不把复杂斗争简单化。他在写作曾前对哥萨克暴动作过极深入、极严肃认真的调查研究。不仅暴动前前后后的大事件,就是一些细节,也都严格地忠实于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塑造人物时,他注意把握性格的逻辑和心灵的辩证法。把格利高里写成布尔什维克是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的,也无法从人物心灵中找到内在依据。肖洛霍夫辩护说:“我认为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中农哥萨克的独特的象征。那些了解顿河国内战争的历史、了解它的过程的人,就会了解不只是一个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也不只是数十个……在1920年以前都是动摇的,直到动摇结束为止。我把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写成本来的模样,写成他实际存在的那样。因此,他在我的笔下是动摇的,我不想离开历史的真实性。”
肖洛霍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没有作丝毫的让步。由于肖氏多方奔走,加上绥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的帮助,更因为斯大林的直接干预,《静静的顿河》第三部终于在1931年的夏天在《十月》杂志上照原样发表了。
肖洛霍夫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真实的艺术,是艺术家站在列宁主义的党性立场上经过理解与思考的真实的艺术。”肖洛霍夫出于一个人民艺术家的责任心和正义感,以对历史、对现实负责的态度,顶住了许多人为的阻挠,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坚持了自己认为是真理和正义的东西,捍卫了文学的真实性原则,也避免了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然而,背离作品本身、背离现实生活、背离艺术原则,对作品进行粗暴的干预和指责,是我们应该从中记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