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
晏阳初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70年来,他筚路蓝缕、孜孜不倦先后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教和乡村改造运动,为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力,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1923年,他倡导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根本宗旨,实现民族再造的使命,他认为中国农村病源在于“愚、穷、弱、私”,改造之只有四大教育结合进行的乡村教育与平民教育运动,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使中国人特别是最大多数农民成为富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但是晏阳初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有其难以解决的根本缺陷,对此,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6月在延安与平教会代表堵述初的会谈中曾做过精辟论述。
会谈之初,针对平教运动的前途,堵述初先略述了“平教会实验工作的性质和私人学术团体的立场与政治社会环境的困难,并说明平教运动的发展不但系于本身工作的努力,而且希望某种动力的推进。”毛泽东立刻尖锐地指出“政治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平教工作的大规模发展必须有为平民的政治,一切推行的方法,还在其次”。“我看他(梁漱溟)失败的原因,就是站在政府与人民之间而希望得到一点政府力量,去为人民做事。”短短几句话,并借谈梁漱溟乡建理论而坚决指出晏氏平教运动的最根本缺陷就是力图超轶于政治,企图在政治之外去寻找力量办教育而救国救民,这是办不到的。
另外,晏阳初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论断无疑是欠科学的,他过高地估计教育的作用,“中国不必亡,亡不亡全在教育界。教育界可以支配中国,支配前途,改造社会”。他认为,在社会不良制度改变之前,教育能单独担负起支配国家前途改造社会的责任。这是典型的教育救国论,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历史证明,任何超轶于政治的社会改良之路都必然是破产的,任何脱离人民群众而依附反动势力的活动必然失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国才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