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之祸

范滂之祸

东汉时,游士(游学的学者)汝南人范滂等人非讦朝政,指斥宦官擅权,造成很有影响的社会舆论,使致王公大臣对他们都另眼相看,屈尊礼待。太学里的学生们争慕其风,认为国家将从此振兴文教,知识分子也将受到重视。当时有一个叫申屠蟠的人却比较清醒,他叹息说:“过去战国的时候,在野知识分子指陈时弊,议论天下事,影响也很大,甚至各国文人被看得比作战的大将还重要,所以一至秦统一天下之后,就有坑儒烧书之祸。现在的情况也就正如那时一样,是知识分子大祸临头的前兆。”于是自己逃到梁、砀之间隐居起来,以树为屋,自同佣人。过了两年,范滂等人果然遭了党祸,有数百人被杀害或判刑。原来,东汉桓帝、灵帝之时,宦官把持朝纲,皇帝的命令都实际出于阉党,世人都愤怨不平,而在野知识分子们为表达自己的正义感,以超脱清白相标榜,故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名称,以互相鼓励气节,太学学生有三万余人响应他们这一活动。结果被宦官抓住辫子,指责他们以不同的名称为号召,共为部党,图危国家。在这一狱案中,牵连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颖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南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二百余人皆死狱中。使其家族受牵连而被流放、监禁及革职者又有六七百人。天下为之骚动,被看成是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遭殃的少有的大案。

每当国家政治处于危机时,都是敏感的知识分子们首先站出来斗争的。这就是所谓“处士横议”。深为可惜的是,在封建专制集权下几乎是毫无例外地,这种斗争都是以知识分子的牺牲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