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南北榜案

朱元璋的南北榜案

这是中国人才选拔史上的一桩糊涂大案。

洪武三十年(1392年)初春,南京城正是翠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季节,秦淮两岸酒楼如林,商旅如织,文人墨客云集秦淮,等待明开国后第九次发榜。

明代的会试发榜日定在三月五日。

上午十时,一阵鞭炮齐鸣过后,高大的皇榜悬挂在了秦淮河北岸的贡院大门左侧,榜上共录取了五十二名贡士,从第一名的宋琮、陈按到最后一名的刘子信,无一不是江南的考生,北方举子统统落选。榜文一贴出,立即群情哗然。北方举子们大喊大叫,呼爹骂娘,认为这次考试其中有鬼,因主考官刘三吾,副主考白信蹈都是南方人,是他们有意压制北方才子,此乃天理不容。一时激怒的学生,用泥团将高悬的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浩浩荡荡向礼部闯去。顿时,南京城里糊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揭贴,街头巷尾也都议论纷纷。礼部见事情闹大,便急忙将详情奏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读过奏折也震怒起来,当即在奏折上批道:“南人尽占黄榜,举子群情激动,应当火速查处”,还立即找来主考官刘三吾,亲自查问了一番。刘三吾已是八十五岁的高龄,是位老翰林,才学名满江南,七十三岁时被推荐给朱元璋,他的远见卓识深为朱元璋所佩服,因此才把明朝的科举大权交给他,同时又任命他做了东宫太子的老师。对今天出现这样的问题,朱元璋并不相信。刘三吾对他说:“陛下,这毫不足怪,北方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民不聊生,文化教育受到极大摧残,历数十年来,举子文章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南北同榜必然会出现南优北劣的现象。”朱元璋一向知道刘三吾的耿直,对他很客气地说:“即像先生所说吧,但事已如此,北方人久受压抑、怨气太重,考科如一名不取,恐怕难安民心。以朕所见,不妨在百人中选择几名优者,也好安抚人心、平息众怒。”但刘三吾执意不肯,并对朱元璋毫不客气地说:“制度是您自己定的,如果现在榜上换人,岂不是欺世盗名。若臣有徇私之举、甘愿承当欺君之罪。”朱元璋见刘三吾当面顶撞自己,而且毫无改换之意,当即下令将刘三吾赶出皇城,也将副主考白信蹈停职罢官,并亲自找到翰林院侍讲张信,让他主持复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但张信完全站在刘三吾一边,经过二十多天的锁院查卷后,向朱元璋汇报说:“我已认真查核,发现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最末一名的刘自信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因此,以文章定优劣,以才华定名份,这是国家的一贯制度,现在北人的试卷仅能列五十三名,但名额有限,不能再重新更动。”张信的一番话使朱元璋进退维谷,心想,我毕生戎马,治国的宗旨就是拢络人才,现在北方的大部江山尚不稳定,几个儒臣竟弄出了这等纰漏,为安定民心,我只得实行最后的惩罚。当即指责张信说:“你是否受了刘三吾的面授机宜。”张信反驳说:“臣自入贡院审卷,二十多天锁院未出,所有群臣都可作证,何来受刘三吾的机宜之说。”朱元璋严厉喝道:“你家人与刘家人密谋过,铁证如山,还敢狡辩。”张信依然态度昂然,反驳说:“我为陛下堂堂正臣,家人之事与我无干。”怒火中烧的朱元璋听罢拂袖而去。

回到后庭,朱元璋当即安排刑部调查刘三吾等人的案情。刑部先将刘三吾、白信蹈、张信等人统统入狱,严刑逼供,但毫无结果,于是又抓了三方的家人几百人,在严刑逼供下,终于造出了一个六百多人徇私舞弊的供词,上报朱元璋。朱元璋朱笔一挥,批道: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将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刑充军,所选贡士全部罢黜,其中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按也以有行贿的赚疑问斩,至于受牵连者不下数百人。

五月初,朱元璋又亲自阅卷评点出六十一名贡士,全是北方举子。举国公案至此了结。

虽然这有名的南北榜案告结了,朱元璋在第二年死去,但是后人们始终怀疑,此案的弄私者究竟是谁,行贿者又是谁,南榜的五十二名贡士中无一北人,是徇私舞弊,那么北榜的六十一名中试者中无一南人,又属什么行为?还有二十多位大学士和国家的忠良都做了刀下鬼,他们究竟犯有何罪?这些疑问朦朦胧胧千年之久,真是一场不明不白南北榜,糊里糊涂科场案。因此,后人就干脆戏称为朱元璋的南北榜糊涂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