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派京韵无传人

张派京韵无传人

在京韵大鼓艺术流派中,刘(宝全)派传人甚多,至60年代初,尚有孙书筠、小岚云、马静宜、张秋萍、姚士泉、马希英、杨凤杰等从事演唱。白(云鹏)派也不乏传人,阎秋霞、闻书屏、赵学义、王莉等,都是个中佼佼者。骆(玉笙)派不仅有陆倚琴、刘春爱、杨立军、汤敏等,还喜收海外弟子桂静文、王友兰。惟独张(小轩)派罕见后续,诚属憾事。

自本世纪初,刘、白张三派陆续形成,红遍京、津、济、宁、沪、汉等商埠,至30年代刘、白两派均有传人和淑弟子,张筱轩虽收过张金环、张银环、宋明元等为徒,惜乎从艺时间不长,没能承其衣钵,衍传发展。

做为男性鼓曲艺术家,张筱轩能与“鼓界大王”刘宝全,“白发鼓王”白云鹏并称三杰,自成一派,足见其艺术素养与功力。他天赋甚佳,能曲众多,贵在嗓音高亢浏亮,吐字清晰有力,气力充沛,富于激情,他的代表作“三国段”《单刀会》、《华容道》、《草船借箭》和时人所作的《劝嫖交友》、《劝戒毒》、《问天》等,均为顾曲者赏识,称赞他“高歌一曲,实大声宏,神足气饱,从不败台”。他曾将《蓝桥会》、《梁祝化蝶》、《三堂会审》连缀演唱,定名《三世姻缘》,颇具吸引力。他曾在一次演出中连唱三段,功力老到,游刃有余,深为内外行所瞩目。

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妨碍了张派京韵的继承发展。张派艺术所需的素质与功力,非一般天赋条件和短期实践所能胜任。不用说女演员,就是一般男艺人对其独特的演唱艺术皆视为畏途,如其擅用的高腔和行云流水般的拖腔均不易掌握,至于上板后的“垛字句”铿锵有力,一气呵成,更需坚实的功底。

后世认为张派只注重快节奏的“赶板垛字”实为误解。张筱轩演唱中同样设有声情兼至,悦耳动听的佳腔。这方面以其唱片《劝嫖交友》最有说服力。张氏晚年习惯于唱过两落儿后,提前进入“快四六”,甚至取消过门和尾腔,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一时传为趣谈。这正说明张氏演唱于规范性中见灵活性。

京韵男声三杰中,刘宝全唱做俱优,形神兼备,可称演唱,白云鹏清字领先,娇巧柔媚,可称诵唱,张小轩先声夺人,气势恢宏,可称放唱,三派各有优势,都注重于说唱结合中展示艺术形象,各有其支撑点与侧重点。而张氏以其特有的禀赋、经历、技法、心态锤炼了一批曲目,在阳刚多于阴柔,豪放多于蕴籍,紧凑多于舒缓,热烈多于平坦方面尤胜一筹。

由于存在这些难度,致使张派京韵后继乏人。1962年金秋时节,在天津养老院安度晚年的宋明元,专诚拜访了赵魁英、骆玉笙夫妇,经过他们引荐,绝响多年的张派京韵得以在首届“津门曲荟”亮相,当时,宋明元虽年逾古稀,演唱张派《华容道》、《劝嫖交友》仍保持“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的豪放气势。不久,宋即谢世。当时,虽有灵音,惜未保留至今,诚憾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