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白玉苦瓜(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外哲理诗赏析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
日磨月磋琢出了深孕的清莹
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
哪一年的丰收象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赋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一任摊开那无穷无尽
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慈悲苦苦哺出
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踩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
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
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
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
不产生在仙山,产生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这首诗是余光中的名篇精品之一。是一首含蕴深邃、艺术圆熟的咏物哲理诗。
此诗写于1974年。发表之后,轰动了台湾诗坛,被誉为“不朽盛事”。有诗评家写道:“其诗神思纵横,情调深沉,写得博大精深,一以当十,富有哲思,耐人寻味”等等。
诗的副题——“故宫博物院所藏”,这里指的是位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白玉苦瓜”是用白玉雕成的苦瓜,是一件精美的玉雕文物。
一次,诗人来故宫观览,看到了一只白玉苦瓜,遂触发了灵感而写成此诗。吟咏的不仅是一件国宝古董和艺术珍品,而是寄情怀于其中。可把它看作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写,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象征。诗中的“苦瓜”实际上就是“祖国”的代名词。“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是这首诗的诗眼和诗魂。“钟”集中凝结的意思,由此可看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诗集《白玉苦瓜》的自序中,余光中写道:“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我那枝笔才懂得伸出去,伸向那块大大陆,去沾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可见诗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要重新认识、领悟、评价。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子孙,为保卫和爱护它而去艰苦斗争,前扑后继,才使苦瓜终于变甜和成熟。诗人正是通过这首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现已屹立在世界,令人刮目相看。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均为12句。
第一段:描写白玉苦瓜的形象。它饱满圆润,清莹鲜丽。它的茎须、叶掌、触觉、皮质和瓜尖都吮吸了“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它的动态形象显示着蓬勃的生命力。这里写了苦瓜,也写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它的根是深深扎在民族的土壤里。
第二段:叙述白玉苦瓜的成长过程。它是大地母亲“苦心的慈悲苦苦哺出”的。但苦瓜又是从多灾多难而造成的伤痕累累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说这只苦瓜曾被“皮鞋”、“马蹄”、“重吨战车”践踏过,象征着祖国从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日寇入侵之后所遭受的种种损害。
第三段:赞美白玉苦瓜的成熟美丽。它是“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熟着”,成为了“一个自足的宇宙”,意思是说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说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与解放,与封建历史时期的它一对比,就更加明显看出了美丽伟大, 已成为“一只仙果”,而且是“饱满而不虞腐烂”的。是“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段写的是“形”的苦瓜,第二段写的是“神”的苦瓜,第三段写的是“形神兼备”的苦瓜。苦瓜是一步步得到了升华。
诗人的笔墨,始终围绕着苦瓜来写,采用了传统诗词托物寄情的手法,忽而入之,忽而出之,思绪联翩,多角辐射,对苦瓜进行审美观照,可谓是达到了形神的统一,情景的统一,揉为了一个艺术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