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万提·关于跋涉》中外哲理诗赏析

《潘万提·关于跋涉》中外哲理诗赏析

脚步

仅仅流连于春的原野

这只能算作春游

脚步

如果迈不出秋季的果园

便可称为采摘

脚印

深深嵌刻于峭壁和坚冰之上

便有权解释跋涉

路是人走出。人都要走路。人与道路,密切相联。从人与道路的关系的角度看待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走”的过程。每个人都“走”在人生路上,但人生态度、人生目的、终极关怀不同, “走”的步态便有差异。有人在流连光景,有人在掇拾果实,有人在漫步闲行,有人在艰难跋涉。而与“跋涉”相联的,总是山水的险阻,坎坷的道路,漫长的征途。潘万提的《关于跋涉》,就是对“跋涉”作出的诗化的哲学阐释,是诗人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进行深度哲学思考之后的形象简洁的诗化表述。

这首诗共三节,前两节是宾,后一节是主,前两节是后一节的铺垫陪衬、对比参照。诗人首先在第一节展示一类人的“步态”:“脚步/仅仅流连于春的原野”,这一类人可称为“春游者”,他们陶然于春日原野的美景,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烂漫的花朵,飞舞的蜂蝶,引起了他们莫大的兴趣,为之耽溺迷醉。至于“春天是短暂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花朵是为果实开放的”一类基本的道理,显然都给他们忽略到爪洼国去了。这一类人的人生目的是娱乐,只愿在生命之轻中享受游戏的愉悦快适。这种流连光景的春游步态, 自然不可能把人生导入创造价值的有意义的路途。

在第二节诗中,诗人展示了又一类人的“步态”:“脚步迈不出秋季的果园”。这一类人可称为“采摘者”。与“流连于春的原野”的“春游者”终无结果不同,“迈不出果园”的“脚步”踏入的并非一片虚空。秋季的果园硕果满枝,“采摘”是有收获的,并且可能收获颇丰。但我们在此不禁要问:园里的果子是他们种出来的吗?如果不是,他们便是不劳而获的“摘桃子”的人。这一类人的人生目的是“得到”,只愿在不停的索取中满足一己的私欲,耽于利己而忘了利他,对于奉献,对于劳动,对于创造,他们显然无暇顾及。话说回来,这类人采摘的即使是自己种出的果子,但一味耽溺于已然取得的成绩, “脚步迈不出”自己的那一方“果园”,也会影响新的开拓进取的。因为,掇拾果实与栽种新的果树毕竟不是一码事。何况。掇拾过多,背负过重,势必难于迈出新的脚步。

诗的第三节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认为:“脚印/深深嵌刻于峭壁和坚冰之上/便有权解释跋涉”。“跋涉”的本义是爬山蹚水,山一程水一程的路途,走起来颇不轻松,所以,“跋涉”这一语词本身就形容着旅途艰辛, “跋涉”的“脚印”决不如“春游”和“采摘”来得快适满足。但是,当一类人的“脚步”流连于春的原野,一类人的“脚步”迈不出秋的果园时,还有不同于这两类人的另外一类人,他们举步攀登悬崖峭壁,踏入冰天雪地,置身于险境之中,向着人类的未知之域未历之境出发了。峭壁失足之虞和冰窟灭顶之灾,都不能撼动他们的跋涉意志!他们向往新的发现,追求新的创获,他们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是创新开拓。“跋涉者”是走向未来的哨探,是人类进步的先行,是通往明天的开路者。他们不惮于危险和牺牲,能够承受生命之重,他们那“深深嵌刻于峭壁和坚冰之上”的“跋涉”的“脚印”,是为后之来者签署的通行证。

这首《关于跋涉》,列潘万提组诗《人生之旅》第二首。如前分析,诗中展示的人生之路上三种人的三种不同“步态”,实质上是诗人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终极关怀进行深度哲学思考的反映,诗人的价值取向、情感评价寄寓其中。“有权解释跋涉”的“跋涉者”,才为诗人心仪赞许,从中不难看出诗人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不难看出诗人选择的人生道路、追求的人生境界。对于“春游者”和“采摘者”,诗人只作客观呈示,不作讽喻评判;对于“跋涉者”,也不刻意张扬、大事咏叹;一切都抒写得质朴、沉稳、凝重,的确是“有了内在真理”后才有的“艺术表现”(罗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