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凌歊台·唐·许浑》原文与赏析

唐·许浑

宋祖凌歊乐未回, 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 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 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应作万年计, 岩上古碑空绿苔。

〔凌歊台〕在安徽省黄山之巅,或云台高可以凌涤暑气。此诗题下注:“台在当涂县北五里,宋武帝所筑。” 〔行殿〕天子行幸的宫殿,即行在所。〔寝园〕即墓陵之园。

许浑在文宗开成年间为当涂县令,曾登上凌歊台,有感于宋武帝刘裕之事,作了这首怀古诗。凌歊台,在黄山之巅。宋高祖刘裕夺得天下后,游历南方,在黄山之上筑凌歊台,并在此建离宫。在离宫中聚集三千宫女,高歌起舞,锣鼓喧天,以表现自己赫赫勋劳与凛凛皇威。全诗以此发端,极力渲染南游筑台的盛况。然而在这盛况的背后,宋武帝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情景清楚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诗人那深沉的感慨也隐约地透露出来。

第三、四句写登台以后极目远望之景。“湘潭云尽”、“巴蜀雪消”,境界已经阔大,继之以“暮山出”、“春水来”,更显得旷达高远。二句中用了“尽”、“出”、“消”、“来”四个动词,又给这种旷达高远的氛围增添了流动的形态。

前四句作者采用的逆挽的写法,首先是通过艺术想象描写前代发生的情况,然后补写眼前的景物,这样更加突出了登台揽胜的怀古之意。从表面上看,第三、四句好象与宋武之事无关,其实作者写的既是实景,又有双关寓意。诗人在凌歊台上,看到远处的暮山,脚下的春水,联想到刘裕南游之事,不禁生发历史沧桑、人事变幻之感:昔日皇帝漫游的神威,宫女歌舞的盛况以及多少朝代的繁华不正象眼前的云尽雪消一样吗?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暗寓了上下千年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及诗人内心的无穷感慨。

正因如此,诗人由极目远望中奔驰的想象又折回到脚下的古台:“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行宫的陈迹已长满了荠菜,无主的陵园只开着荒野的海棠花。功盖当世的宋武帝不正是给这些荒荠野棠所埋没了吗?那古老的荒台仅仅成为后人凭吊历史的陈迹而已。于是人发出了第七句的议论“百年应作万年计”,人生百年,岂能一朝得势即奢侈荒淫,仅顾眼前的快乐,应为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打算啊!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八说:“‘百年便作万年计’,富贵中人不悟此语者多矣。释氏六如之喻,正为此辈棒喝。”正是此句最好的注脚。

诗的最后一句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又是对前朝帝王的讽刺。

诗人生活在唐王朝走向没落的晚唐时代,着目于历史的陈迹,俯仰今古的兴衰,感慨深沉。既对当政者提出了“百年应作万年计”的警戒,也隐约地透露出对现实的失望与苦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