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明·黄石翁》原文与赏析

明·黄石翁

日出五丈高, 白云浩如海。

城郭在云中, 山人在云外。

望云云气深, 入云云气浅。

亦欲入深云, 不知云近远。

此诗收入黄石翁《松瀑稿》。

“诗眼”在一“望”字。倘能把握此字的运用之妙,对诗意的融通自然可进一层。

诗题为“望云”,但前四句未出“望”字,而又句句写“望”,故深得“扣题”而不“露题”之旨。“日出五丈高”者,望日也,点明时辰;“白云浩如海”者,望云也,渲染色彩与气势;“城郭在云中”者,望城也,暗示“望”之方位与角度;“山人在云外”者,望山并自望也,再一次印证自己立于岗顶云表,故能下视城郭,并造成“城在云中”的透视效果。四句诗,均为诗人眼中之景,因纯属视觉范畴,故色彩感、画面感很强。看云,是人人都有的经历,黄石翁《望云》诗的新奇,就在于他选取了不同凡响的眺望视角,故展示了常人鲜睹的云霞奇观。常人看云,多由下向上,所以不是云在天上飞,便是云在山腰绕;黄公看云,则由上而下,所以隔云透城郭,城郭宛在云中。因这样看云别有意趣,故人多以登黄山而览云海,上峨嵋而观烟霞为乐事。黄石翁世居庐山下,晚岁杜门绝客,娱目山水,有诗中之见,极为正常。

第五句,“望云”二字始出。望云,银絮迭累,故曰“云气深”;入云,障开物显,故曰“云气浅”。二句诗,一写云外望云,一写云内望云,有一个移动方位的过程。云与我,方位变了,关系也就变了,故深云变成了浅雾。由于有这种“深”向“浅”的变化,也便激起了诗人深云探奇的兴味;但惑于云的远近不清,他又欲入而驻足。最后两句,写心态,含哲理,留余味,为全诗作了较好的收煞。

关于此诗的深层含义是否包括政治的失望情绪在内,我以为不必强行考索。云,就是云,并非诗人们偶然咒诅的“蔽日”之“浮云”。因黄石翁“少多疾”,并被父母“强使为道士”,故一直没有驰志仕宦的机遇。后家居疾病亦常作。这种人生不幸,使他荣辱不较,“常自作墓铭”,思贯于名老。如此,他也就不会有拨云沐日的俗念了。就云而说云,更贴合诗人闲适淡远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