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可怜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黄溍《可怜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元]黄溍

红颜白色可怜子,杖黎饥走荒山里。翠眉新妇雪色儿,掩袖娇啼瘦如鬼。道傍朱门照霜戟,肠断汝翁呼不起。金鱼象笏供樗蒱,纨袴终然愁饿死。春风秋月哀思多,嗟汝少年奈老何!

这是一首拟乐府歌行诗,诗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破落的纨袴少年的可悲形象。选材精当,布局谨严,文思峻洁。

诗前六句是记事。诗题曰“可怜行”,首句开门见山即点出可怜子来。可怜子之所以可怜,乃因饥饿难忍,为了寻求生存,不得不在荒山里奔走;并且因饥饿和奔走的劳苦已行路困难,又不得不借助山野黎茎为杖而行;而这个可怜子竟不是因饥饿奔劳而形容枯槁,却是“红颜白面”,这就更增加了可怜子的几分可怜像 “红颜白面”四字,告诉读者:这位年轻貌美的少年,阅世很浅,并出逃不久,在这之前尚过着寄生生活。不然,何以能“红颜白面”?

下面由可怜子转写可怜子的家庭。 “翠眉新妇”二句,描绘了可怜子的妻子、儿子。 “翠眉” :古代女子以黛螺画眉,故称。此代指女子容貌的美丽,用江淹《丽色赋》:“信东方之佳人,既翠眉而瑶质”之意。 “新妇”,少妇,指可怜子的妻子。 “掩袖”是对新妇而言,贵家少妇,本深居闺闱,今却抱子乞食,流落道旁,抛头露面,当然要羞惭难当,因此以袖掩面。“娇啼”是对“雪色儿”而言。 “瘦如鬼”仍是合写母子形象,以喻母子之瘦,不但让人可怜,而且让人寒心。

“道傍”二句是写可怜子的父亲。江淹《别赋》云:“行人断肠,百感凄恻。”而这位流落道傍已无家可归,又至暮年的老人,面对富贵豪族的朱门霜戟,恐怕不止“百感”。从下“金鱼象笏”句可知,这个破落逃亡的家庭原也是官宦门第。老人看到别人家的朱门霜戟,自然要想到自己昔日的荣华尊贵。由于儿子的败坏,以至落到眼前的悲惨境地,如何不让他哀肠寸断呢! “呼不起”, 言老人由于悲痛之极,已无泪可流,无言可诉,以至呆如木鸡, 儿媳孙子喊他也没听到,并为下文埋下伏笔。

综上六句,诗人着力描绘了一户破落贵族全家出逃求生的悲惨场面。诗仅六句,却刻画了祖孙三代四位人物形象。主人公可怜子饥走荒山,而妻儿老翁落魄街头。 “掩袖娇啼瘦如鬼”句,不仅活画出年轻妻子的羞态,而且再现了幼子的稚情。以“肠断”形容老人的悲痛,以“呼不起”写老翁悲痛的程度,非常符合老人由富至贫,历深阅广而又人到暮年的身世。极写新妇、幼子、老翁的可怜,则从侧面反衬了可怜子的可怜。

最后四句,紧承“呼不起”三字。 “呼不起”的老人,面对“朱门”、“霜戟”当然思绪很多,诗人只选取对败家子过去的追忆及对他将来岁月的叹息两方面着笔,而追忆败家子的过去,要写的内容亦很多,而作者只筛选了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即“金鱼象笏供樗蒱”一句概括而过,选材恰当精切,用墨极为经济。 “金鱼”、“象笏”都是封建时代官僚大臣权力荣耀的象征: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佩金符,刻鲤鱼形;五品以上官员始执象笏(象牙制手版)。樗樗,为古代一种博戏。后辈对祖宗留下的殊荣遗物,本应奉若圣明,而可怜子却视若儿戏,其浪荡无知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终到“纨袴终然愁饥死”的地步。这一句显受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句的启示,反其意而用之。

最后两句是老人对不肖子以后岁月的叹息。是说:春风秋月,年复一年,今后的日子还长,悲苦和哀愁还在后头。实在让人叹息啊,你少年之时就已如此,如果到了我这把年纪,该会如何呢?言外之意,你现在可怜,将来会更加可怜。

本诗仅仅抓住“可怜”二字大作文章,起笔即入手擒题,首句先绘出“可怜子”的可怜相,紧接写可怜子家人之可怜,来反衬可怜子的可怜,最后以老人对可怜子可怜的过去的回忆和对可怜子将来的叹息作结,从而鲜明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造就的一个畸形儿的可怜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