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散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说明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贬官滁州时写的,因此,文章中有寄情山水以消遣愁怀的因素。但文章同时表现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追求,则是其思想倾向较为积极一面的体现。

文章依次描写了滁州山水之美和徜徉于四时风景之中的山水之乐,以及山中游人之乐及太守的欢宴酒酣之乐,最后在描写归去之景中转出醉翁之意在与民同乐的主题。本文以精练的语言、传神的状物,体现了欧阳修精湛的驾御文字的能力。全文共有二十一个“也”字贯串首尾,从而形成了抒情意味十分强烈的回环往复的韵律,烘托了醉翁发自内心的与民同乐之乐。

集评

茅坤曰:昔人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翛然长往矣。此是文章中洞天也。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宋大家欧阳文忠公文钞》卷二十一

金圣叹曰:一路逐笔缓写,略不使气之文。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

储欣曰:与民同乐,是其命意处。看他叙次,何等潇洒。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一)

吴楚材曰:通篇共用二十一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十

余诚曰:风平浪静之中,自具波澜潆洄之妙。笔歌墨舞纯乎化境。洵是传记中绝品。至记亭所以名醉翁,以及醉翁所以醉处,俱隐然有乐民之乐意在,而却又未尝着迹。立言更极得体,彼谓似赋体者,固未足与言文;即目为一篇风月文章,亦终未窥见永叔底里。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浦起龙曰:丰乐者,同民也,故处处融合滁人。醉翁者,写心也,故处处摄归太守。一地一官,两亭两记,各呈意象,分辟畦塍。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