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临川之城东1,有地隐然而高2,以临于溪3,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4,曰“王羲之之墨池”者5,荀伯子《临川记》云也6。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7,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8?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9,而尝极东方10,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11,而又尝自休于此邪12?羲之之书,晚乃善13;则其所能14,盖亦以精力自致者15,非天成也16。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17?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8?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9。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20,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1,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22,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2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24?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5,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26!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27,曾巩记。
【注释】 1临川:宋抚州临川郡,州治所在城池今属江西抚州市。2隐然:形容地形缓缓凸出的样子。 3溪:指抚河的支流。 4洼然:下凹而深的样子。 5王羲之:晋代大书法家,字逸少,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世称“书圣”,对后代影响很大。 6荀伯子:南朝·宋人。历官史官、东阳郡太守,善为文,著有地方志《临川记》六卷。7张芝:东汉书法家,字伯英,酒泉人,世称“草圣”。王羲之敬佩他,曾致友人书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真的如此。 邪:同“耶”。 9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王羲之不勉强去做官的时候。史传记载他在晋有美名,公卿荐以高官,他却不愿出仕。一度任会稽内史,又因不愿作扬州刺史王述之的下属而辞官。 10尝:曾经。 极:穷尽。 11徜徉:徘徊。 肆恣:放纵,尽情遨游。 12休:休息,指旅寓。 13晚乃善:老年才达到最高境界。《晋书》说王羲之的书法早年还不如当时的庚翼、郗愔,经过长期努力,晚年才出类拔萃,令人叹服。 14能:擅长,指书法上的高深造诣。 15致:达到。 16天成:天生。 17学:指刻苦努力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18深造道德:提高道德修养。 19州学舍:州学校舍。 20教授:指州学的学官。 不彰:不显,指古迹不为人们所知。 21之:这。 楹间:两柱之间。 揭:悬挂。 22推:推测。推,一作“惟”,意为思索。 23一能:一技之长。 废:埋没。 迹:遗迹;指洗墨池。 24其:本句第一个“其”字义同“岂”。 推:推崇,颂扬;25尚:尊崇。 26仁人庄士:道德高尚富有学识的人。 遗风:留传于世的优良作风。 余思:留传于世的美德。 被:影响。 来世:后世。27庆历八年: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今译】 临川县城东,有一片地形逐渐隆起而下临清溪的地方,叫做新城。它的上面有一个又低又深的长方形池塘,荀伯子《临川记》说它是王羲之的洗墨池。王羲之曾心羡张芝临池练习书法使池水尽黑的事迹,这是王的故迹,事实真是如此么?
当王羲之不勉强做官的时候,曾远游东晋最东的地方,又泛舟出海,以游于山水之间为乐,莫不是他纵情漫游曾在这里旅寓过么?王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臻于最佳境界,那么,他的书法艺术,可以说也是经过刻苦努力才获得的,并不是天生如此。然而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难道不是他们的学习精神不如他么?那么,这种精神岂可缺少啊,何况是要尽力提高道德水准的人呢?墨池上边,现在是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王羲之学书的事迹不为人们所知,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样六个字的匾悬挂在两柱之间。他向我说:“希望你写一篇墨池记。”我推测王先生的用意,难道不是因为喜欢人的优点,虽一技之长也不埋没,因此连他的遗迹也同样给以重视吗?难道不是想借褒扬王羲之练习书法的事迹,以勉励他的学子吗?看来人有一技之长而使后人如此尊敬,那么,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优良作风和令人思慕的美德,对后世的影响将会怎么样呢?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集评】 清·沈德潜《评注唐宋八家古文》:“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
【总案】 古代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成功无不得力于学习,因而深知学习的重要,多有论学名言名篇传世。孔子喜谈学习,荀子有《劝学篇》,杜甫提倡“转益多师”、“精熟”名著,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都是经验之谈。
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曾巩的《墨池记》立意虽高于一般意义的劝学,但又不离于劝学,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不过写法却各有特点。王安石的游记是因穷幽历险而有所悟,由感悟而阐发治学之道与人生哲理;曾巩的散文则是因名胜古迹而赞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成功之道,进而希望后学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
古代书法艺术家的轶事嘉话很多,很动人,如练字废笔成家,洗笔洗砚染黑池水,等等,它们反映了书法家何等的刻苦,何等的毅力!东汉张芝的草书成就极高,前人说它似春虹饮涧,落霞浮浦,笔力飞动,神变无极。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曾予王羲之以启示。王除学习张芝外,先后还学过卫夫人、李斯、曹喜、钟繇、梁鸿、蔡邕、张昶的书法,最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于是世间又有了关于他的古迹,临川墨池即为其中之一。尽管古迹出于传说,但其客观影响却是有意义的。曾巩《墨池记》紧紧抓住轶事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发挥,点明书圣绝非天生,而是王羲之后天刻苦学习孜孜以求的结果。短文至此已将题意和州学教授王盛弘扬古迹的用意说透,但作者立意高远,不满足于就题论事,又进而推论说,学习一种艺术尚且如此,欲提高道德修养,成为德高望重的人更须努力于学习。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和受到后世的尊敬也将更大。这些看似题外的话,实际还是题内旨意的自然升华。文章不但写得不落俗套,有以小见大之妙,而且富含感情,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