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与赏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和李白同具才华,性格又都豪放不羁,这使两人的友谊特别深厚。王昌龄在开元二十八年(740)被谪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天宝八年(749)又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怀化地区黔城镇)尉。(古时右尊左卑,故贬官称左迁)李白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时,很为他忧虑,便写了这首诗安慰老友。

开头两句紧扣题目,点明时令,以景寄情。杨花本是随风飘散之物,寓飘零之感。杨花落尽,表明已是暮春时节;子规,亦名杜鹃,是泣血悲啼之鸟,叫声是“不如归去”,寓离别之恨。诗人选择这两个典型的动人愁肠的景物来描摹暮春景色,正是为了烘托诗人闻悉老友左迁时的悲哀心情。这种以景寄情,景为情生的手法,为全诗笼罩了哀愁的气氛。第二句正面点出王昌龄被贬边荒。五溪即湖南与贵州两省接壤地带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而龙标比五溪还要遥远。这句诗极为浓缩,既交代了闻知老友被贬龙标的不幸消息,又表示对老友在荒僻之地跋涉的担忧。一二句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前面的悲凉景色,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后面的心境不佳致使眼中之景无不凄凉。

第三、四两句转入正面抒写自己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诗人从月照两地的现实,构思了“寄愁明月”的诗境。不直说自己日夜思念、为好友的遭遇而愁绪满怀,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正如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的,这首诗“深得一‘婉’字诀”,构思确实巧妙深曲。通过这浪漫的设想,诗人关怀慰藉好友的一片深情跃然纸上。“随君直到夜郎西”,唐初龙标下设夜郎、郎溪、思微三县,诗中之夜郎指此,在今湖南省沅陵县境,而非今贵州桐梓县东的古夜郎国。《唐宋诗举要》因诗中有“夜郎”地名,就以为是李白流放夜郎所作,大误。

“随君”,有的版本作“随风”,但从诗歌形象看,明月之行,并非依托于风,若说愁心随风而去,又何必说寄愁明月,只有“随君”,才能使三、四句形象达到统一。须知寄愁明月是巧贯下句,寄愁与月伴君走是一个完整的形象设计:在寂寞荒凉的贬官途中,不仅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而且有友人的愁心作伴,友谊长存,这是多么深情而又富有诗意!考其渊源,建安七子之一徐幹有“将心寄明月,添影入君怀”之辞,初唐张若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诗句,这些诗句大约都为李白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若单说愁,便直率少致,衬入景语,无其理而有其趣。(黄生《唐诗摘钞》)

末二句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沈德潜《唐诗别裁》)

“愁心”二句,何等缠绵悱恻!而“我寄愁心”,犹觉比“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意更深挚。(黄叔灿《唐笺注》)

三四句言此心之相关,直是神驰到彼耳,妙在借明月以写之。(李锳《诗法易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