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时科举考试,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练习应考的习作,所以也加“赋得”二字。据说白居易写这首诗时仅十六岁。他初到长安,拿了诗稿谒见著作郎顾况,顾况拿他的名字“居易”开玩笑说: “米价方贵,居亦勿易。”及至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禁不住大为赞叹: “道得个语,‘居’亦‘易’矣!”(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了。

“离离原上草”,一开头就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形容草又长又多,富有生命力。诗人从眼前原野上茂盛的春草写起,盛衰循环,春荣秋枯是它的生长规律。“一岁一枯荣”概括得多么自然、贴切。“一”字的重复,表现了“原上草”生生不已的精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承上句“枯荣”二字而来。野火能把渐渐枯黄的“原上草”连茎带叶烧得精光,却“烧不尽”那深藏在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又破土而出,绿遍原野。这两句诗对仗工稳,气势豪迈,歌颂了大自然无限的生命力,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有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是李太白瀑布诗‘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意。”(见吴正仲《优古堂诗话》 )其实不然,白居易虽从结构、语言上学习摹仿李白这两句诗,但在内容上却翻出了新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只是描绘自然景色,还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李白工于写景的瀑布诗不同。

白居易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方”、“晴翠”,描绘野草在阳光照耀下一片绿油油地伸向远方的情景。“侵”、“接”两个动词很传神,再现了大自然的活力。“古道”、“荒城”是“古原”的过去,也是今天送别离人的必经之地,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两句诗。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意思说萋密茂盛的春草似乎也饱含着离情在送别友人。“王孙”,泛指出门远游的人。最后这两句,诗人把春草和送别联系起来,是沿用传统的手法。《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江淹《别赋》也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名句,都是由春草写到别情。而白居易的这首诗不只是把绵延不绝的春草比作深长的离情别绪,还赋予春草坚韧不拔的性格,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

白居易的这首诗,平易自然,前六句写自然界,后两句写送别情,句句紧扣诗题,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虽然是命题作诗,却能表达真实的感情,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在同类诗中是难得的一首好诗。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师,以诗谒顾著作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嗟赏曰: “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 〔唐〕张固《幽闲鼓吹》)

刘商《柳》诗: “几回离别折欲尽,一夜春风吹又长”,不如乐天《草》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语简而思畅。(范晞文《对床夜话》)

刘孝绰妹诗: “荷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白乐天《咏原上草送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之意,分为两句,风致亦自不减。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清〕田雯《古欢堂杂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