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登多景楼·陈亮》原文与赏析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曾多次上书孝宗,慷慨陈述北伐大计。议论宏伟磊落,震动朝野。自觉地用词来反映当时重大的政治主题,宣传抗金统一,反对妥协投降,是陈亮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叶适《书〈龙川集〉后》说陈亮: “每一章就,辄自叹曰: ‘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陈亮的爱国壮词,是他渴望从事抗金斗争的产物,决非徒托空言者可比。

淳熙十五年(1188)春天,陈亮为了筹措抗金大计,到京口(镇江)、建业(南京)一带去察看军事形势。他登上了北固山上的多景楼,凭眺长江,感慨万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强烈地抒发了他渴望抗金统一的愿望。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危”,高; “还”,通环。登高极目,环顾四周,作者看到长江一带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恃险凭陵,北取中原,然而古往今来,却很少有人领会到这一点,不由得叫人扼腕长叹。“此意”,在作者胸中是早已酿就,清晰明了的,然而知音千古难得,而着重还是痛慨当时知者寥寥,言外深有寂寞之感。接下去,便围绕“此意”加以申说。“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长江天险,如鬼神造就一般,极具战略意义,被赶到江南的历代小朝廷却都甘愿偏安一隅,把长江看作划分南北的天然疆界,为自己的忍辱退让找了一个天然的借口。“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是对长江的赞美,在作者的眼里,长江地势,似乎也在有意地争雄抗胜。然而,“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南朝统治者却依恃长江天险,苟且偷安,只从狭隘的私利着想,不图恢复中原失地。作者赋予长江以英雄的气格,一方面,固然是与偏安的小朝廷做对比,语带谴责而又流露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情感;另一方面,也正反映了作者魂思梦绕中原故土,念念不忘收复失地,惟其爱之深切,念之急迫,眼底的江山才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显得更加奇险雄伟,有一种争雄出击之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六朝,指相继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市)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作者明言六朝,实际上是对南宋统治者划江自守的“门户私计”进行指责和批判。宋室自南渡以来的三十年中,每年向金进献巨额的绵帛金银,签订“和议”,统治者置国家的存亡和百姓的安危于不顾,只求自己的旦夕安稳,其颓靡衰败比之六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片紧承上片,语意一气贯通。“因笑”三句,借讽刺东晋那批高谈阔论却无计救国的士大夫来抨击南宋朝廷内空谈误国、不图进取的大臣。这里引用了《世说新语》里“新亭对泣”的故事。如果说,“新亭对泣”尚出于忧国伤时的真情,颇有几分可取的话,那么南宋这批效颦者的眼泪则是逢场作戏,毫不足取。陈亮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和嘲讽,一个“笑”字,一个“学”字,便充分传达了这种态度。笑王谢诸人,实是笑当代豪贵。凭却长江形势,却不图收复被敌人占领的大片中原地区,一味哭哭啼啼,还称得上什么“英雄涕”呢?这正是“笑”的内涵。“河洛”,黄河、洛水,泛指中原地带。在否定了“王谢”之流以后,作者满腔热情地振臂高呼: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东晋祖逖于公元317年统兵北伐,渡江时中流击楫发誓,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寻取中流誓”,既是对先辈浩然壮志的赞许和推崇,也是对当今有志于抗金的将士们的期望。“正好”、“不须”,语气简捷有力,表现了一种迫不及待、一往直前的豪情壮志。结末两句,作者更是把这种壮志推向了高潮: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模拟东晋谢安的语气,以充分乐观和自信的精神,描绘了一幅北伐胜利的图景。“宁问”,岂问;“强对”,劲敌。胜利的大局已定,管他什么敌人的强大,再展“淝水之战”的雄风,重新创造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作者以此抒发其抗金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