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刘过》原文与赏析

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词序中交代了写此词的缘起:古历八月初五,与朋友在安远楼举行小型宴会,一位姓黄的歌女慕名乞词,于是即席写成此词赠送。

安远楼,原名南楼,在武昌黄鹤山(即今蛇山)上。宋室南渡后,武昌成为南宋同金对峙的前方重镇,楼名“安远”,自然有安边定远、企望恢复中原之意。据姜夔《翠楼吟》词题所记,安远楼建成于公元1186年冬,词中说“二十年、重过南楼”,可见此词作于词人晚年。

起拍二句,从登楼所见落笔。枯槁的芦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孤零零的江畔小洲;清浅的江水缓缓而流,漫过那苍白的沙面。这凄清荒寒的长江水面秋色,透露出二十年后旧地重游时的悲凉心情。十个字,既切时贴地描绘了景色,又了无痕迹地融情入景,成功地创造出贴合词人心境的环境氛围,深得后人称道。“二十年、重过南楼”,七个字,字字本色,字字重拙,但又包含着十分沉重的感慨:就国家而言,当年高唱安边定远、北伐中原,如今早成泡影;就个人言,当年壮怀激烈、志在恢复,如今落泊江湖,依人作客,年近暮齿。二十年中,于国于己,真是万事东流、不堪回首,犹如眼前的长江流水。于是,自然地带出“柳下”三句。“系舟犹未稳”,比喻自己刚来武昌不久,“能几日,又中秋”,具体点明节令和时间。而三句相连,又象征国事、个人都时近“秋天”时分,隐含岁月易逝、晚景无多、家国不堪、人事匆匆之意。句中“犹未”和“又”字相呼应,间以感叹句式,使词意宛转,读来抑郁之情油然而生。

中秋是团聚的节日,易引发对亲朋故旧的怀念。所以,过片很自然地转为忆旧。“矶”,临江山崖,“黄鹤矶”即蛇山上临江的一块陡拔山崖,黄鹤楼构筑其上。首两句就地用事,借唐诗人崔颢《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意,抒发了旧地重游,深切怀念当年同游“故人”的感情,流露出二十年来事业无成、故人星散的浓重感伤情绪。二十年前,安远楼初建,人言安远,心思恢复,登楼北望,尚有复国的企望,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北伐中原的希望已极渺茫,黄鹤矶头之怀,自然由故人而及故国。“旧江山、浑是新愁”一语,为全词警策,也是词旨所在。由旧地扩言为“旧江山”,由“旧江山”引出“新愁”,而且以“浑”字描摹这愁绪铺天盖地,充塞于六合之中、江山之间。这就使怀念故人的感伤升华到担忧故国命运的悲愁。七个字,把故人之思、家国之念绾合一起,词意何等凄怆! “买桂花同载酒”,是对二十年前中秋节与朋友置舟载酒、望月赏桂、同游南楼的情景的回忆。二十年后的今天,也是楼头小集,宾朋满座,节近中秋,虽然也想唤回旧时的欢乐,但因内心充满“新愁”,所以“终不似、少年游”。新朋虽不亚旧友,景观也依然如昔,但因国势日促、国事日非,所以再也不可能有昔日那样的指点江山、逸兴壮飞的“少年游”了!词虽歇拍,绵绵不尽的惆怅和愤恨,却仍见于言外。

词上片叙写登楼时的节令和所见景色,下片抒写登楼宴集时的复杂感受。全词充满强烈的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的感慨,但表现手法却十分曲折委婉。这在龙洲词中可谓别具一格。

情畅语俊,韵叶音调,不见扭造,此改之得意之笔。(沈际飞《草堂余》评)

按宋室南渡,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词旨清越,亦见含蓄不尽之致。(黄苏《蓼园词选》)

轻圆柔脆,小令中工品。词以写情,须意致缠绵,方为令作。无清灵之笔,意致焉得缠绵。彼徒以典丽堆砌为工者,固自不解用笔。(〔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