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三首·潘阆》原文与赏析

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酒泉子》原题《忆余杭》,共五首(此选三首),词的内容是回忆杭州(唐宋时杭州为余杭郡,故文人多称杭州为余杭)诸胜景。

“长忆孤山”一首,主要写孤山风景。首句“山在湖心如黛簇”,写孤山的位置和形状:处于湖心,状如眉峰簇聚,十分秀媚。唐宋时孤山有寺,白居易有诗赞其为“蓬莱宫在水中央”,这是从湖上看寺,林逋写孤山寺为“阴沉画轴林间寺”,是从孤山上看寺,说它如一幅水墨画。潘阆此词写孤山寺“僧房四面向湖开”,是从寺内望湖。僧房在孤山之上,孤山在湖心之中,四面临湖,因而可以清楚地看见湖上“轻棹去还来”。

宋人写西湖,本有十里荷花、接天莲叶之赞。由于寺在孤山,山在湖心,因而寺就处于碧波与荷花的包围之中,故有芰荷“喷香”直上云阁的感受。由于孤山寺沉浸于荷花的清香之中,临湖多风,香风浮动,寺阁檐下的铎铃轻摇,不时发出清越的铃声,这就是“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的境界。这里兼有“凭栏十里芰荷香”(王安石《晚楼闲坐》)和“满院风铃语”(王世贞《早至天宁寺》)的空灵清幽的意境,不只是写景,也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写孤山,而其他景物一概不写,单写寺院及铎铃,就有一种脱俗出世之感。写湖上景物,突出荷花,时当盛夏,满湖荷香,清凉静寂,不免令人神往。末两句笔锋一转,“别来尘土污人衣”,回到眼前长处于风尘俗世之中,忆及西湖,更觉难耐,一种不胜依恋以及无限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长忆西山”一首,主要写西山冷泉亭之景。山在湖西,峰峦绵延。“灵隐寺前三竺后”,总提西山概貌和交代冷泉亭位置。“灵隐寺前”有突兀多姿的飞来峰和清冷的涧水; “三竺”,指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冷泉亭正在灵隐与天竺之间。这里不仅景色独绝,而且“三伏似清秋”,故“几行游”而不厌。如果说西山群山如龙,则此亭正为龙之睛。白居易记冷泉亭也说: “东南山水,余杭为最。就郡则灵隐寺为最;就寺则冷泉亭为最。”词人于写景中兼抒感受:冷泉亭之“冷”自泉来,“泉”则因山而生,故西山之游独爱此亭,正是喜其景之清冷洁静。

下阕写在冷泉亭旁之景。灵隐寺前飞来峰之西,冷泉亭之左,有呼猿洞,相传晋高僧慧理曾畜白猿于此。六朝宋时,僧人智一又畜猿于此,临涧长啸,则猿群归集。文人墨客写灵隐总要写到猿。潘阆这里写“白猿时见攀高树”,既点明灵隐的典故,又藉以表现山深林密。“长啸一声何处去?”又使人有“林深不知处”的遐想,产生远隔尘世的超脱感。此词写西山的精粹处在灵隐与三竺之间。写冷泉亭,点明其境清冷洁静;写猿透出此地山林深邃幽谧,从而道出了灵山秀水之本色。“别来几向画图看”,是说离开西山以后,多次从图画中寻找西山的影子,结果是“总是欠峰峦”,非常失望,因为没有一张图画能比得上西山自然景色之美。人们常将美丽的自然景色比作美丽的图画,而作者以为西山景色胜过图画。用虚实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加强了对西山的赞美和别后的怀念。

“长忆观潮”一首,主要写观看钱塘江潮。宋时郡志有“浙江之潮,独为天下奇观”之誉。而“观潮之戏,唯宋时独盛”(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吴自牧《梦粱录》记宋时临安风俗说: “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词人“满郭人争江上望”句记实,并非夸张。接着两句,极写潮水之声势: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似乎大海之水已倾泻一空,铺天盖地全涌入钱塘江中,其声如万鼓齐鸣,威震雷霆,真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上阕极写江潮来时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壮观。下阕写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的精采表演:潮来了,弄潮儿却偏向“潮头立”,其形象英勇而逼真;下句“手把红旗旗不湿”,他们迎着潮头,冲浪而立,虽浪花飞溅而手中红旗不湿,写弄潮儿的无畏精神和高超的游泳技术。上下两阕一写江潮的汹涌惊险,一写弄潮儿迎潮戏耍,表达了一种人不畏天、定可战而胜之的思想。治平年间郡守蔡端明有诗道: “天卷潮回出海东,人间何事可争雄?”亦为此而惊叹。《武林旧事·观潮》有记: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可见潘阆诗中所写,有现实生活依据。总之,江潮的磅礴气势,弄潮儿的无畏气概,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离别杭州以后,梦中还几次重见这种惊险场面,梦醒后仍不免觉得心惊胆寒。

《酒泉子》五首皆回忆杭州之作。写景善于抓住特征;前二首词风俊逸,多出尘之语,时人称为“谪仙人”;后一首词风雄伟豪放,影响最大,与五代词人香软丽密、纤细柔靡的词风迥异。

阆有清才,尝作《忆余杭》一阕曰: “长忆西湖……”钱希白爱之,自写于玉堂后壁。(〔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所可仰望。虽寓钱塘,而篇章靡有存者。《酒泉子》十首,乃得之蜀人,其石本今在彭之使厅。予适为西湖吏,宜镵诸石,庶共其传。崇宁五年重午日,武夷黄静记。(〔宋〕黄静《潘阆〈酒泉子〉词跋》)

予旧读《湘山野录》,喜阆所作《西湖曲》。及游江南,见题石井绝句,颇有前辈气味,不在石曼卿、苏子美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

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自制《忆余杭》三首,一时盛传。东坡爱之,书于玉堂屏风,石曼卿使画工绘之作图。(《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

《湘山野录》:潘阆自度曲,因忆西湖诸胜,故名《忆余杭》。《词综》、《词律》俱作《酒泉子》者误。(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