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原文|赏析|翻译|注释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原文|赏析|翻译|注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2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3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望非春亦自伤4



【注释】

1.崔邠(音bin) (754-815):字处仁,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人,曾任中书舍人,知吏部、尚书铨事等职。鹳雀楼:一名鹳鹊楼,旧址在山西蒲洲(今山西省永济县)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外,时有鹳雀栖其上,故名。

2.樯(音qiang):原义为桅杆,引申为帆船。百尺樯:是说船高、大。汀(音ting)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云树:高大的树。

3.汉家箫鼓: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当年到汾阴(当时属河中府)祭祀后土祠,曾作《秋风辞》,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魏国山河:鹳雀楼所在的河中府,战国时属魏国地界。据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文候既卒,起事其子武候。武候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唐帝国日渐衰微的深沉感慨。

4.归:一作“乡”。远目:犹言“远望”。

今译



登上鹳雀楼远望,

楼西有桅杆百尺的巨船游荡,

沙洲呀高树呀都混入了暮色中的苍茫。

当年汉武帝“泛楼船兮济汾河”、

“箫鼓鸣兮发棹歌”的雄伟气象,

早已如流水般逝去;

当年魏武候浮西河而下,

有过“美哉乎山河之固”的喟叹,

如今只有泣血残照的夕阳。

往事倏忽已是千载,

真使人遗憾飞逝的时光,

愁绪袭上心头,

又觉得一日太长。

暮色里的风烟,

都是我思归的意绪,

极目望远,

处处皆无春意,

真令我独自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