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即景小诗。它象一帧立轴,淡淡几笔,便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初夏即景图。你看: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几株碧树在晴空中摇曳,把自己的倩影投向如镜的水面。一池莲荷刚刚绽出嫩绿的小叶,蜻蜓即已捷足先登,亭亭立于叶尖之上。活泼生动,又清新幽静,你似乎能闻到一脉馨香,感到一阵清凉,顿时神清气爽,烦恼尽释。
前人评杨万里的诗,都强调一个“活”字,说他“乃事悟活法”。这首小诗,也活泼泼地跳荡着一个活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独特的体验,着意刻画初夏的独有景物及它们所给予人的独特感受,又出人意表地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这一切活化出来,于是,整个画面便由静而动,活脱脱地呈现于你的眼前,并以纤尘不染、阒无人迹的清新、幽静,令你沉醉流连。
宋诗讲究诗情理趣。杨万里特别看重诗的蕴籍。他把诗与茶作比,茶味不是一下子就能领略的,需要慢慢品味,诗也是如此。他摆出“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没有蕴籍的诗算不得好诗。但他不象江西诗派,靠牺牲诗的情味来追求诗的理趣。他说,“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从胸中的识见与诗的清新活泼的联系,强调通过生动活泼的诗情,来天衣无缝地表现诗的理趣。这首诗,就是实践他的主张的一个最好的例子。整首诗是即景,无一句题外话。但未两句,却有无穷韵味:从荷叶的角度去看,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余韵;从蜻蜓的角度看,又有求新爱美,反应敏锐,如饥似渴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愈是品味,便愈是深厚甘醇。一首小诗都能见出如此功力,杨乃里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又岂是偶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