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了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几乎成了咏史诗词的一个专题,萨都刺的《满江红》就是其中佳作之一。
上阕写春日繁华消歇的情景。首三句写六朝统治者淫靡侈丽的生活有如春日之花,繁盛一时,随即凋零。“更无消息”一句的“更”字加重了语气,同时告诉读者:这六代豪华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在这“六代豪华”之故地,词人举目望去,大好河山依然如故,然而时光流逝,人事已非,哪里还有六朝的影子呢?因此是“空怅望”,不禁令人悲叹:“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两句,化用了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名句,引出了史实: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住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然而世间沧桑,这里早已变成平民百姓的居住地。六朝豪华早已消亡,只是他们居住过的乌衣巷口,还能看见燕子在飞舞。燕子是候鸟,一年一返,所以说“曾相识”。这里,词人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词人对这一变迁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词人不仅“望”“山川”,而且“听”“春潮”,从而创造了苍莽悲凉的氛围。试思,词人在“夜深寂寞”之际,倾听“春潮”拍打“孤城”。那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荒凉,它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似乎永远咏叹着这历史的巨变,从而给人以无尽的追忆和联想。
下阕写秋原调敝凄凉的景状。前四句,承上启下。词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追想昔日繁华的六朝故都,一切成空,只余陈迹。眼前所见,只有冷落的炊烟,凋零的枯草,乱飞的乌鸦,西落的残阳。这象是一幅凄凉的图画,与“六代豪华”的“故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增添了词人“如织”的愁绪。在上阕,词人巧妙地运用“春去”咏六朝的兴衰;下阕,则借秋景进一步抒怀。“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泣”。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的《玉树后庭花》已断了声息,昔日的繁华也早已逝去,如今更感到秋露的寒意、晚秋的凄凉。陈后主亡国时与妃子藏身的胭脂井早已倾坏,周围的寒蝉无力地悲吟,声同哭泣。这里,词人引陈后主这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亡国之君作典型,重温了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结句用“蒋山青,秦淮碧”作收结,与上阕“潮打孤城”呼应,发出了不胜万古江山长在,一时人物都非之慨叹。
此词较多的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诗句,为我所用,表现吊古伤今的情怀,是有其特色的,其中不乏用词精当之处,如“春”、“空”、“孤”、“愁”、“秋”、“冷”、“寒”等字,都是惊心字眼,恰到好处,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艺术。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也是其写作上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