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卜算子··王观》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卜算子··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③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④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充满的样子,此处有脉脉含情的意思。

此词尽显王观词清丽奇特、笔调轻快、构思新颖、以民歌入文的特色。词的内容是作者在一个春末的日子里送别好友鲍浩然。

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第一句反用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并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浙东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借此轻快的一笔,那友人所住的江南山水,也成了美人儿的俏眉眼,活灵活现、盈盈动人了。

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离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东”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东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一扫古今伤春悲怨之气,独具创新之佳妙。

“送别惜春”为宋词常见题材,但本词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浸润着真挚的送别之情,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生动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技巧。前人吟咏别绪离愁的诗文很多,大多离不开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而王观则独辟蹊径,以人格化手法,将惜春伤别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堪称词林上品。

●王观,字通叟,生于书香门弟,少负盛名,邻里称奇,后进士及第,初任单州团练推官,因进《扬州赋》,受到神宗帝的赏识,赐“绯衣银章”,跻身于文武百官之列;著作有《诗文集》五十卷,《天鬻子》《冠柳集》《维扬芍药谱》各一卷。

代表词作:《忆黄梅·枝上叶儿未展》《浪淘沙·素手水晶盘》《天香·霜瓦鸳鸯》《清平乐·黄金殿里》《雨中花令·百尺清泉声陆续》《木兰花令·铜驼陌上新正后》《菩萨蛮·单于吹落山头月》等。

●卜算子: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本调四十四字,前后两阕,均四句而两韵。

●王观在宋代文坛的璀璨群星中,是引人注目的一颗,与高邮秦观齐名。王灼说他的词“新丽处和轻狂处皆是惊人”(《碧鸡漫志》),说明他是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词家。王观的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

送别,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历朝历代送别的诗词何止千万,而写得像王观这样没有一点伤感,这样生动风趣的不多,而像王勃这样写得豁达的也不多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颔联写惜别之感,含蓄表达离别的意绪,不直说,而是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就是岔路,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泪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虽然它不像“柳”那样有名。在别离诗词中,泪往往有着神奇的效应。它不仅能损伤离人的眼睛:“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北周·庾信《拟咏怀》);沾湿离人的衣裳:“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唐·杨炯《送临津房少府》);落满离人的酒杯:“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而且能染红枫叶、霜林:“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金·董解元《诸宫调》)。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