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鹊桥仙·郭应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鹊桥仙·郭应祥》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

①鹊桥仙,词牌名。  ②淅淅,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  ③耿耿,明亮。  ④儿戏,原义为儿童游戏。比喻处事轻率,不严肃。

这首词是作者甲子七夕之日有感而作。

词的上片写时间飞逝,七夕又至。作者开篇点题,“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金风抚面,天空晴朗,繁星闪烁,银河浩瀚。好一个甲子之七夕;好一个善感的赏星之人。看着这天上的明星,想到人间隆重之举,感慨多多。“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一年一度的七夕,在作者的感觉中,就如同曲指伸臂,转眼就是一年。

词的下片写人间七夕之景。七夕是人间重要的一个节日,那一夜,妇女们纷纷用瓜果等礼品来祭祀织女星,祈祷织女让她们变成能够飞针走线的巧女。“罗花列果,拈针弄线”正是这一习俗的反映。“等是纷纷儿戏”虽然女子们在虔诚地祭祀,尽管妇女们在诚心地祈祷,这似乎都是自我安慰的小把戏。“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这句是作者见此情景的感慨:在现实生活中,拙与巧没有一定的标准,客观现实是巧人少,拙人多。祈求的再诚,祈祷的再多,牛郎织女也不会满足每一个人的心愿,也不可能让拙人变成巧妇。让拙变巧的方法只有一个:多多做女工。

综观全词,作者紧扣七夕来写,景与情结合,感慨由习俗而生。一句“那牛女、何曾管你”使人领悟到:一切还要靠自己。

●鹊桥仙,参见第147页相关介绍。

●七夕的来历。牛郎是一个放牛的孩子,只是贪玩,只爱作奇怪的幻想。他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老牛。有一晚,他在梦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牵着老牛动身到天上去。在天上有一位织女要下凡来享受人间的温暖。王母娘娘可怜织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鹊把织女带到天涯海角和牛郎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牛郎游遍了天上的胜境,织女得继续纺织云锦天衣,不能老陪着他。牛郎越来越感觉无聊,又从金童那里得知家里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诉织女。织女决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爱的春天。可惜事机不密,给西王母晓得了。她赶来用玉簪划成银河一道,把牛郎和织女隔开,只答应每年七夕遣喜鹊结成天桥,使他们渡河相会一次。牛郎回到人间,每年七夕才能和织女相会一次。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的故事在很多诗文中都有所反映,《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有一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一首借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传说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诗篇。

开篇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思牛郎而悲伤不已。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

综观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叠音词的运用。这些叠音词,使整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尤其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使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意蕴深沉,风格浑成。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自问世以来,就成为恋人或夫妻两地分居的代表。例如孟郊《古意》:“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卢殷《七夕》:“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杜甫《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郭应祥的“那牛女、何曾管你”他们都以牛郎织女作为意象,丰富诗歌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感情。

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