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宝鼎现春月》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宝鼎现 春月》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11)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12)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13)

【注释】 ①春骑(ji,计):游春的车马。②习习:本指微风。这里指尘土飞扬的样子。莲步:美人足。《南史·废帝东昏侯本纪》:“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 ‘此步步生莲花也。’”③彩鸾:仙女。据《唐人传奇集》记载:太和末年,有书生文箫遇仙女彩鸾,吟诗道:“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两人后来登仙而去。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守卫防务。韦述《西都杂志》:“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呵醉:用汉李广夜饮归家,被霸陵尉呵责并将他扣留在驿亭下的典故。见《史记·李将军列传》。④甚:正。辇路:皇帝车马经过的道路。喧阗(tian,田):人声喧闹。念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名娼,善歌。这里借指歌女。⑤宣和:宋微宗年号。铜仙:见《兰陵王·丁丑感怀》注⑩。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⑥转盼:回头来看。沙河:即沙河塘,在钱唐南五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沙河宋时居民甚盛。碧瓦红檐,歌管不绝。”⑦滉漾明光:灯光烛影,倒映水面,闪烁不停。邸(di,底)第:富贵之家的住宅。周密《武林旧事·元夕》:“邸第好事者,如清河张府、蒋御药家,闲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 ⑧葡萄:形容水的深碧色。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萄萄初发醅。” ⑨神仙:指美女。周密《武林旧事·元夕》:“靓妆笑语,望之如神仙。”菱花:镜子。据《本事诗》记载: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陈衰,德言破镜各执其半,约他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陈亡,公主为杨素所得。后德言得破镜,题《破镜诗》一绝。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召德言还其妻。⑩竹马儿童:指出生于宋亡后的儿童。竹马:拿竹杖当马骑。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三千乐指:三百人的乐队。指:用来计算人数(一人有十指)。《宋史·乐志》载宋高宗绍兴年间恢复教坊,“凡乐工四百六十人”。招待金国使者,“旧例用乐工三百人。”(11)春不归来二句:上句的春借指故国,下句的春指当前的春天。(12)灯前拥髻:《飞燕外传·伶玄自叙》:“通德(伶玄妾)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泪下,不胜其悲。”拥髻表示愁苦。鲛珠:泪下如珍珠。任昉《述异志》:“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13)霓裳:唐乐曲名,即《霓裳羽衣舞》。借指宋代的歌舞。天上人间:语本李煜《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盛装的妇女,春游的车骑,踏着月影,穿过喧嚣的闹市,头上飘扬着香竿旗。望不到尽头的楼台,歌舞靡靡。游女们莲步微动,随步尘土扬起,都飘溢着阵阵香气。箫幽咽、约好彩鸾相携回去,不怕醉酒的金吾阻行喝斥。皇帝车驾经过的马路上,喧闹的人声正暂时平息。听得歌女们唱起美妙的歌曲,心旷神怡。父老们还能回忆起宣和年间的旧事。拥抱着金铜仙人,如水般的清泪流淌不已。又回头眺望沙河塘的繁华美丽。只见朱门甲第,相连成片,灯光烛影,辉煌闪熠。帘影映水,或凝止不动,或金波滟滟,荡漾着灿烂的涟漪。月色浸透了十里西湖,湖水一片深碧。看来来往往的佳人才子,哪里愿意与家人天各一方,永远别离?

看到那些未品尝过亡国苦痛的儿童,不由得肠断神凄。他们空自听说,故国宫廷乐队盛况无比。那么久久地等待,春天仍然是遥无归期。等到春天重来时,已令人昏然思睡,力尽精疲。又在灯前谈论起悲痛的往昔。珠泪成串,悄悄地咽泣。即使当年亲眼看见歌舞承平,如今天人永隔,也如在梦里。

【集评】 明·杨慎:“此词题云‘丁酉’,盖元成宗大德元年,亦渊明书甲子之意也。词意凄婉,与《麦秀歌》何殊?”(《词品补》)。

元·张孟浩:“反反复复,字字悲咽,孤竹、彭泽之流。”(清·王奕清等《历代词话》卷八转引)。

清·陈廷焯:“通篇炼金错杂,绚烂极矣。而一二今昔之感处,尤觉韵味深长。”(《白雨斋词话》)。

近代·俞陛云:“刘在宋末隐遁不仕,此为感旧之作。上段先述元夕之盛,中段从父老眼中曾见宣和往事,宋邸豪华,铜街士女,只赢得铜仙对泣,已极伤怀。下阕言大好春色而畏逢春色,有怀莫诉,归向绿窗人灯前掩泪,尤为凄暗。”(《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铺写当年月夜游赏之乐,而一二字句钩勒今情,即觉兴衰迥异,惨动心目。第一片,极写当年游人之众、楼台之丽与歌舞之盛。第二片,更记当年灯月交辉之美。第三片,回忆旧游,恍如一梦,灯前想象,不禁泪堕。”(《唐宋词简释》)。

【总案】 这首词一题作《丁酉元夕》。丁酉,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其时。故国恢复已完全无望。这一年的元宵节,词人依然在抒发着亡国的深哀巨痛。但他只能沉湎在往事的回忆中,借此寄托情思,消磨时光。所引起的只能是更深一层的凄苦悲伤。作品着重侧面的烘托,“以乐景写哀”,极力铺叙昔日元宵夜游嬉笑欢乐的场面。没有直接的今昔对比,今日之萧条荒凉已不言而喻。结构布局上,三叠分写北宋、南宋和当时的元夕景况,往日的繁华映衬着眼前的凄凉。逐层推进,给人每况愈下,不堪回首之感。语言绚丽多彩,一变质朴苍劲的特色。然词人那反反复复、念念不忘的亡国悲痛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