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杜集·唐·杜牧》原文与赏析

唐·杜牧

杜诗韩笔愁来读, 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清人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有一段评论杜牧诗之语:“紫微尝有句曰:‘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此正一生所得力处,故其诗文俱带豪健。”杜牧受杜甫、韩愈影响很深,这首诗就是写他读了杜诗、韩集后的感受。虽是评论文学之作,然自身的文学性也很高。前二句言杜甫、韩愈的作品,读了以后能解愁去忧,振奋人心;后二句感慨杜甫与韩愈的文学成就,后继无人。诗中用了两个十分贴切而生动的比喻。第一,用麻姑搔痒来形象地表现读杜诗、韩笔的感受。麻姑是神话中的仙女,传说东汉时曾降临到蔡经家,看上去象十八九岁的姑娘,能掷米成珠。她的手指象鸟爪,搔人背的痒处最佳(见《太平广记》引《神仙传》)。感觉本来是抽象的东西,而诗人用具体有形的麻姑搔痒与之类相,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第二,用“凤麟洲”“续弦胶”的故事比喻杜、韩的文学成就难于为继。据说西海中有凤麟洲,洲上多凤麟及神药,仙家煮凤啄(嘴)麟角合煎作胶,名为续弦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见《海内十洲记》)。此胶名泥金胶、集贤胶。汉武帝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弓弦断,以口濡香胶续之,帝以射终日不断,因名曰续弦胶(见《博物志》及《汉武外传》)。诗的后二句意思是说,隐身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到它的精髓?世上也没有人能够懂得配制成“续弦胶”。作者此处不说“凤啄”而言“凤髓”,是将死典活用,尤见其妙。有的研究者以为杜牧误用典故,未免过于拘泥。

杜牧这首,一方面表现对杜、韩的钦佩,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时的文风有感而发。晚唐时期,日趋伤时的诗篇日趋减少,代之而来的是“纤艳不逞”的“淫言媟语”,散文创作更趋于形式主义倾向,骈文再度统治文坛。杜牧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作文是“铺陈功业,称校短长”(《上安州崔相公启》),颇有力矫时弊之意。《读韩杜集》正是他文学主张与文学实践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