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古诗赏析与原文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这两首诗作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诗人在四川度过了多年的流放生活,不久前遇赦东归,这时他决定回归故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径岳州,冒雨登上岳阳楼,以满怀的激情,写下了这两首小诗。

第一首着力于写自己登楼时的心情。古人将蜀道视为畏途,诗人更强调说蜀中是万死难得一生的边荒之地,何况自己鬓毛已经斑白,自然更难有生还之望,想不到居然能活着离开四川,这自然令人喜出望外。由蜀中沿长江而下,必经三峡,而瞿塘峡口的滟滪堆尤为险恶,俗称“滟滪(一作淫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故诗人以之作三峡天险的代称。黄庭坚写诗,喜欢做到“无一字无来处”,“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这里便是套用班超在西域,晚年上疏,希望“生入玉门关”一语的句式,点化而成。“江南”二字实指他的老家分宁,江南在望,已经忍不住笑了,返回江南,其喜可知。这是加一倍的写法。岳阳楼在岳州西门,唐张说创建。北宋庆历间,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为之作记,名声更大,故诗人经过时,尽管风雨交加,也要登楼一望了。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和滕子京的贬官,均为政敌所排挤陷害。但他毫不气馁,在《岳阳楼记》中,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诗人之登楼,恐也是有感于此吧。

《岳阳楼记》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登岳阳楼便是为了远眺洞庭湖。但诗人登楼,正在:“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雨天,景色不佳。于是诗人在这一绝句中,描摹了两幅洞庭景色。首二句写诗人凭栏远眺,风雨满川,相传为湘君游息之地的君山十二峰,隐约如十二螺髻,明灭不定。这自然使诗人感到不够满足,于是幻想能在丽日当空之际,泛舟于汹涌澎湃的万顷碧波中,狂澜袭来,宛如座座银山;自己在银山堆里看青葱的君山,当分外有味。作者对所描述的两个场景是感情不同的,前者是使他失望的现实情状,后者是他所憧憬的幻想。诗人仅仅用了“可惜不当”四字,便鲜明地表露了自己的感情差异,用笔可谓简练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