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小姑歌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丹心寸意,愁君未知。
据《异苑》、《搜神后记》和《江宁府志》等书的记载,青溪女神,青溪神庙和祭神乐歌《青溪小姑曲》出现较早。其传说,在此后流传的过程中,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南朝梁时的吴均写了《续齐谐记》,叙述刘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会稽赵文韶住在青溪附近,秋夜步月,怅然思归家乡,唱了一曲《鸟飞曲》,竟然引来了一位“容色绝妙”的少女及其二婢,于是就在一起唱歌、弹箜篌,到黎明尽欢而散。天亮之后,赵文韶偶到青溪小姑庙中休息,见夜间馈赠少女的礼物,发现与他唱和尽欢的少女原来就是庙中的青溪女神。这里的《青溪小姑歌》,就是这位青溪女神命其婢子唱给赵文韶听的歌辞之一,抒写女神对文韶的爱慕之情。题目是后人加的。关于青溪女神的传说,至此已经明显地表现了人神想恋、相悦的内容。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诗歌开头,赋、比、兴三义兼而有之。所谓赋,即如朱熹所说,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那是描写男女相悦歌唱的环境,犹如《诗经》: “萚兮、萚兮,风其吹汝;叔兮伯兮,倡,予和汝。”——树皮儿啊,树叶儿啊,一阵风吹得你们上下飘飞;好哥哥啊,好弟弟啊,你来唱歌,我来伴随。这里是说:太阳落山了,夜幕降临了,一阵阵的风,吹落树叶,那落叶儿纷纷飘舞,还依恋着树枝。河畔月夜,秋风袅袅,树影横斜,枝叶纷披,这是青年男女依偎相恋,谈情说爱的良好环境,诗歌只用二句八字,把它描叙了出来。所谓比,亦如朱熹所说,以彼物比此物也,即以树叶对树枝的依恋不舍,比青年男女之间的钟情和难舍难分。同时,枝与知谐音而双关,以“叶落依枝(知)”的“知”,反衬下文“愁君”之“未知”,这是一种反比。所谓兴,又如朱熹所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日暮”、 “风吹”、 “叶落”、 “依枝”,都含有一种隐微的象征意义: “日暮”者,隐言日出又见日落,青春终将迟暮,男女相悦亦不宜失时; “风吹”者,隐喻平静的心灵被爱情搅动,一如平静的湖水被风一吹,激起了波澜,再也无法平静了; “叶落”者,尚未归根,隐指女子到了成年,尚未找到归宿,古时谓女子出嫁为归, 《诗经·召南·江有汜》: “之子归”。郑玄笺: “妇人谓嫁曰归。”叶落而未归根者,正所以寻觅其欲归(嫁)之郎君也。“依枝”者,隐示女子依恋其相知(枝)之男子,暗含女子已经有了自己所钟情的人,依依顾盼,希望对方能够了解自己的一片痴情。象征不象比喻那样直截了当,其所隐含之义,往往是隐隐约约,似有似无,只凭读者自己去感觉,即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笔者写鉴赏文字,强作解人,虽说“隐言”、 “隐喻”、 “隐指”、 “隐示”,处处加了“隐”字,却还是落下了言筌,大有胶柱、 刻舟之嫌,穿凿亦未能免,但愿读者能举一返三地用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去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诗句既然暗含以上所说的象征意义,其所用来表现此种意义的具体事物,也就顺理成章地兴发、引出了其“所咏之词”。
“丹心寸意,愁君未知。”前之比兴形象既已作了情感上的许多铺垫,创造了浓厚的情感气氛,至此直抒胸臆,将本意和盘托出,已经水到渠成,顺流而泻,十分自然的了。女神向青年文韶表白:我那被爱情燃烧得鲜红、炽热的一片芳心,在“日暮风吹”之中焦虑和忧愁,我焦虑您不了解我的恋情,我忧愁我的命运就象落叶一般飘忽不定。我的爱心紧紧地追随着您,一如那飘零的落叶依恋着树枝;可是我又惘怅和忧思,树犹有枝(知)而您却“未知”,未知我的心,未知我的情,未知我的爱,未知我那燃烧着的整个青春!——很明显,这是在人神恋爱的神话故事中,女神向青年人传情的歌辞。青溪上的少女神命其侍女唱她自己的心声,据说她也“自脱金簪,扣箜篌而和之”,泠泠似楚曲,缠绵而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