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畿·君既为侬死|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乐府诗集》收《华山畿》共25首。这是第一首,内容是描写一个极为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据《古今乐录》云: “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瘥(病愈)。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 ‘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 ‘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扣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南徐,南朝宋时在淮南所置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华山,又名东华山、小华山,在江苏句容县北,非指西岳华山。《图书集成·镇江山川考》; “华山在城东六十三里,即乐府所诏《华山畿》者,有神女冢。”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

在描写爱情的民歌里,当爱情遭受到巨大阻碍或变故之时,往往会出现以誓言的方式表达一方对于爱情的要求与决心。如《诗经·大车》: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曒日。”汉乐府《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些爱情的盟誓都斩钉截铁,矢死靡他,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忠于爱情的烈火般的炽热感情。《华山畿》也正是这类民歌中的杰作。与《大车》等相比,它具有更为撼动人心的悲剧背景。《大车》等篇中的誓言是在爱情双方都还活着的情况下发出的,盟誓者仍然充满着获得爱情的决心和希望。《华山畿》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在情人已死的情况下,通过誓言表达以死殉情的决心。在爱情方面,她已经无可抉择,摆在面前的,只是爱情的结束。但她并不畏惧,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为这场爱情悲剧的最后一幕,添上更为悲壮的色彩。一个从未尝受过爱情欢乐的少女,面对死亡表现出如此从容不迫的态度,如此坚如铁石的决心,这就是它千百年来一直使读者为之感动的根本原因。

首句三字起势突兀,是少女见到少年的棺木时突然发生的呼天抢地般的叫声,它表示此时少女的内心充满惊愕、惋惜、悔恨、沉痛等复杂的感情。少年由于强烈地思念她而“遂感心疾”她是知道的,但她万没料到少年竟会因相思而致死。当她看到少年的棺木从华山经过时,一下子被这残酷的现实惊呆了。她为少年对自己真诚的爱情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惋惜,也为自己未能及早采取果断行动而悔恨。这些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巨大的心声,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惨痛已极。

在残酷现实面前,少女并未丧失理智。她很快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少年对自己的真诚相爱。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这就是她必死的誓言。一位自己连姓名都不知道的少年,因思念自己竟至相思而死,这种纯真专一的爱情深深震撼着她。尽管她还不曾有过爱情的亲身体验,但也已经感受到这种崇高爱情的价值,因此,她痴情地向死者呼唤,希望能同死者一道,在另一个世界中得到这种崇高的爱情。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在少女的真诚感召下,奇迹果然出现,棺木开而复合,再也叩打不开,这在事实上自然是荒诞的,但我们又何尝不能把它当作事实呢?这不正是这场悲剧最为感人的结束吗?

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是《华山畿》最明显的特色。它是凭真情实感,用事实本身打动读者的,故事的悲剧性使任何修饰性语言失去它的魅力和光彩。对于爱情的验证,死亡就是最高的形式,少女已经用生命证明了自己对于爱情的忠贞,这是华美的词藻无法代替的。

这首民歌的另一特色,在于它所彩取的叙述性抒情手法。 《上邪》等篇显而易见是纯粹抒情的。《华山畿》则有着完整的故事背景,整首诗就象一个特写镜头一样,将其中最精采的情节集中显现出来,刻画了少女以死殉情时的具体形象:她语言果断,声调凄苦,意念执着,为情人的死哀痛欲绝,面对自己的死却从容不迫。少女的形象是完整的,它是通过故事中一个典型情节完成的,是整个爱情故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带有明显的叙述性,并且将叙述同抒情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女主人公的形象更丰满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