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石门|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夜宿石门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此诗一作《石门岩上宿》。据作者《山居赋》自云石门是其南居。故本诗当是作者宿于石门别墅所作。石门,山名,在今浙江省嵊县。据谢灵运《游名山志》有云: “石门涧六处,石门溯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右边石岩,下临涧水。”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秋天来临,无情的秋霜在山中肆意地摧残着花草,园花零落。诗人目睹此景,怜惜着苑囿中的香草木兰花,惧怕她们也象其他花朵一样凋谢飘零。因而,一大早便起床采撷。木兰花即建兰,清香四溢,素以雅洁著称。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谢灵运开篇描写自己对兰花的酷爱,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高风亮节。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黄昏,诗人回到座落云间的石门别墅,月亮渐渐升上了天空,他独自徜徉,赏玩着明净的秋月。这两句紧承上面。用“云际”,表明自己居住之地的超凡脱俗;用“弄”月,表现了他高雅美好的生活情趣。读了诗歌的这前四句,我们不由得看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兰花为伴,和明月为友,高卧云间的超迈形象。这形象实质上是谢灵运“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七里濑》)和“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登池上楼》)等思想的具体生动表现。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夜渐渐地深了,月光如水流进树林,惊动了夜栖的山鸟,发出清脆的鸣叫;秋风习习,吹落了枝上残剩的树叶,翻动着地面厚厚的落叶群,传来悉悉窣窣的声响。这两句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深山秋月夜”的真实图画。月光,落叶,栖鸟的精美组合,构造出一个无比优美迷人,韵味深远的意境。它又宛如一曲使人陶醉的音乐。试听,那月光的缓缓流淌声,夜鸟的宛转歌唱声,落叶的窸窣声,秋风的淅沥声,不正是在演奏着一曲清亮悠扬,悦耳动听的“秋之声”的交响乐吗?真可谓诗中蕴藏画意,诗中饱含乐境。诗人观赏着“深山秋月夜”,聆听着“秋之声”的奏鸣,环顾四周,杳无一人,唯有自己孤单的身影。他为这美丽的景色没有友人与他共同赏玩而深表遗憾,不由得感叹道: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兰花,鸟鸣,落叶,风声,这些美好的景物,可惜只有我一人孤独地欣赏;醇香的美酒,也没人与我共同品尝,只得对月独酌。此景此情,又使诗人高洁超迈的心灵在强烈地体验着远居深山的寂寞和孤独。他幻想着传说中的美人会能缓缓地向他走来,与他共赏秋声,同品美酒,然而美人却固执不来。于是诗人只得独自晞发于阳阿。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两句,出于屈原《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屈原的诗句表现出的是一种较为激昂的思想感情,而谢灵运点化屈原诗歌入诗,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调子转为低沉。读罢,使人感到诗人孤独的愁绪就象深山月夜的秋声一样,虽然轻轻,但却久久地回响在夜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