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曲《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与翻译、赏析
[宋]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③,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注释〕
①本篇选自苏轼《东坡乐府》。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公元1075年),借“出猎”抒发了作者的报国热情。密州,今山东诸诚。②黄,指黄狗,苍,指苍鹰。鹰和狗古时打猎用以追捕猎物。《梁书·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③锦帽貂裘,锦缎帽和貂鼠裘。古代贵族官僚的服饰。④为报,请告知。一说为了酬报。倾城,倾动一城,全城,犹如说“万人空巷”。⑤孙郎,即孙权。这里作者借以自喻。⑥酒酣,酒喝得很畅快。尚,更加。胸胆开张,胸怀开扩,胆气极豪。⑦“持节”两句,西汉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因细故被罚,削职后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节,以竹为之,古代使者所持,以为凭证。作者这里以善守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⑧会,会当,将要。雕弓,弓背上刻有花纹,称雕弓。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以为主侵掠。这里比喻侵犯北宋的辽与西夏统治者。《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分析〕
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词。
自词被文人掌握以后,“词为艳科”几乎成了定律,往往以优美的辞藻,描绘男女相思,抒发离愁别恨,表现闲情逸趣,题材比较狭隘,风格也较柔软委婉。苏轼的这首词,拓宽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以豪迈雄浑的笔触,开创了词作的新局面,成为词坛上最早的一首豪放词。苏轼本人也颇自豪。他给鲜于(复姓)子骏的信上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词以千骑出猎为题材,以卫国反侵略为主题,声律铿锵,格调高昂,确为前所罕见。
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十月,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祭常山后,归途中与同官、士卒会猎于铁沟附近,作此词以记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词的一开始,豪迈之气即时迎面扑来。一个“狂”字,突出了诗人壮志凌云的英俊之气;左牵猎犬,右擎鸷鹰的形象,煞是威武雄壮,从而为全词定下了豪放的基调。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宋代的州郡长官,兼管军事,“千骑”是指诗人统率的士卒,“锦帽貂裘”就是这些武士的装束。一个“卷”字,写出了千骑出猎的雄伟气势,宛如席卷平冈,所向披靡。
“为报倾城随太守”,这句解释颇多分歧,或认为“请为我报告全城老百姓,使随我出猎”;或认为“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跟随太守前往打猎”;或认为“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其实,苏轼是在归途中打猎的,常山离州城二十五里,要通知全城百姓扶老携幼、长途跋涉去观看打猎,事实上不可能。如果是通知官员和武士前来打猎,那就没有必要,据《东坡纪年录》,这首词是“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是一起祭常山后打猎的;加上前面已经讲明“千骑卷平冈”,武士们早已来到。所以,这个“报”不是“告知”而是“酬答”,即《诗经》里“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报”。密州全城的官员和士卒随从着太守,由祭山而打猎,苏轼为了酬答他们的盛意,毅然跃马先驱。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据《三国志·吴志》记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今江苏丹阳东),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苏轼此处用典,呼应着上文的一个“报”字,同时也表现了他身先士卒的英武气概。
词的下阕,由出猎而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立志卫国、抗击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是对上阕“聊发少年狂”的进一步说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酒后吐真言,如今虽已步入中年(当时苏轼40岁),但久贮胸胆的人生抱负不仅没有丝毫减退,而是愈老弥笃。
那么,这人生抱负是什么呢? 诗人接着作了回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抵抗匈奴侵略,立有战功,但因上报杀敌数字时差错了6个首级,朝廷判他有罪,将他逮捕法办。冯唐向文帝进言,边将有功应予重赏,如此处罚颇有不当。文帝顿时醒悟,立刻派遣冯唐带了传达皇帝命令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继续任命他做云中太守。诗人运用这一典故,以魏尚自况,希望得到朝廷信任,率军保卫边疆。苏轼的这一抱负,是由宋朝对外屈辱的局面形成的。公元999年起,辽国军队3次大规模入侵,宋军节节败退,终于在1005年订立了“澶渊之盟”,宋朝皇帝尊辽国掌权的萧太后为叔母,每年向辽国进贡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西夏立国后,一再向南扩展领土,宋军屡败,于1045年订立和约,宋朝每年“赏赐”西夏白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每年的元旦和西夏国王生辰,还要加送白银2万两,银器2千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就在诗人写这首词的前几个月,辽国又胁迫宋朝割地700里。这一切,怎能按捺得住诗人强烈爱国的赤子之心!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强弓必须挽如满月,方能强劲有力地将箭射向远方。诗人感到这样表达还不够强烈,特地在前面加了一个“会”字。“会”者“应当”也。也就是说,诗人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这样做的。箭射向哪里呢?是西北的天狼星——贪残掠夺之星。很清楚,是指向一再入侵宋朝的辽国和西夏统治者。至此,诗人卫国反侵略的决心,宛如一面鲜艳的战旗,高高树立在大地之上,令人肃然起敬。
全词就在这样高昂的爱国激情中结束。字字掷地有声,句句激动人心。
由描绘出猎,进而抒发卫国反侵略的雄伟抱负,全词波澜壮阔,激昂慷慨,实为文人词的划时代杰作。在此以前,范仲淹曾经写过一些边塞词 ,虽然仍以离愁别恨为主线,但情调悲壮苍凉,已不同于北宋词坛纤弱柔软的风格。苏轼的这首词,旗帜鲜明,石破天惊似地开创了词作的新局面,成为后来南宋大量以抗战为主题豪放词的开路先锋,在我国文坛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