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曾巩·墨池记》鉴赏

《宋·曾巩·墨池记》鉴赏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 “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 “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耶?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元丰类稿》)

《墨池记》是曾巩的代表作。墨池,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地方。文章通过对墨池故迹的考察,借事立言,因小见大,深入阐发了专心学习、修身养性的儒学精义。

避开文章所提倡的“道”的思想局限不谈,仅就其否定先验观点、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奖掖道德修养这一主要倾向来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作者从记池入手,从古人事迹引申到学习的重要,再由学习引申到“深造道德”,把丰富而隐微的思想,用深入浅出的夹叙夹议方式,逐层生发出来,显示了文章重视道德功利、又善于循循诱导的教化倾向。

与内容的平实浅切相一致,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平和的鲜明特点,而这种“平和”又是通过力避刚直激烈、追求“冲淡”的效果取得的。从文章的结构层次看,提倡“深造道德”的主旨是曲折婉转的表现的。作者先由墨池故迹推断王羲之书法的卓越成就并非天成,再推到后天学习的重要,并归旨于“深造道德”更需努力。至此,作者作一回环,牵出州学王君索文经过,再从此事联想到有一技之长就受到人们尊重,并推到“仁人庄士”对后人的精神影响将更大,从而归入努力 “深造道德”的主旨。文章纡徐往复,有分有合,严谨周详,古淡中别有一番淳厚。从行文特点看,文章敛气蓄势,机峰深藏,用平缓的语言,淡淡写去,极尽阴柔之美。无论是推断王羲之书法是“精力自致”; 还是揣测索文者用意是“推其事以勉其学”,作者都是用委婉含蓄的推测语气,娓娓道来,无强人之处。文章每段结句或设问或感叹,承转自如,兼以“况欲深造道德者”、“况仁人庄士”这种递进句式,使文章更显得回旋有余,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