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小记》原文|翻译|赏析

明·萧士纬1

雨中上韬光2,雾树相引,风烟披薄3,飞流木末,江悬海挂4。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5,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6,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7,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8。白太傅碑可读9,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10,临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11

1 萧士玮(1585-1651):字伯玉,号萧斋,明代文人,有《春浮园集》。2 韬光:即韬光庵,在杭州市灵隐寺西北。3 披薄:弥漫的样子。4“飞流”二句:形容雨势之骤猛。木末:树梢。5 营卫:中医术语,指血气的作用,即精气。6 灵隐: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上。7“楼观”二句:唐初诗人骆宾王游灵隐寺所咏诗句。8 了了:十分清晰的样子。9 白太傅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之“灵隐寺碑”。10沸波:指钱塘江潮,韬光庵顶有石楼,正对钱塘江。11“声无哀乐”:晋人嵇康有《声无哀乐论》,言声音本身并无哀乐,哀乐全在于人的情感。

【析点】 本篇写雨中登韬光所见,故而文中紧扣“雨”字绘景、记事、议论、抒情。且不说雨中登山“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那烟雨蒙蒙的景象,且不说“飞流木末,江悬海挂”那非凡的气势,便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的议论,亦夹杂着雨中独特的体验。“妍”是雨洗绿阴千岭树的秀美,“苍”乃雨中嶙嶙山石的苍劲,“活”意为润活有灵气。此三字最是精到,读之真觉是处之山湿气氤氲,苍莽润泽,青翠欲滴。想来作者雨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时的感受也定大异于昔日的骆宾王吧。就是雨中观碑、听泉的雅趣,也多少冲淡了“僧少可语”的那份遗憾、寂寞。至于“枕上沸波”一段,乃是反照“雨”字,却又充满哲理意味。既“声无哀乐”,却又觉“视听幽独,喧极反寂”,正暗示出作者感情也冷润如迷蒙的雨,夹杂着许多清寂。

全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容纳了如此之多的内涵,行文骈散相间中又那般笔墨灵动,脉络清晰,足见作者一番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