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雨花岩》原文|赏析

岩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堕。

忽下幽人前,知子观空坐。

这是《题李公麟山庄图》组的第十二首。

这首诗照字面解释的意思是:朵朵鲜花生长在高不可攀的山岩之上,落下的花蕊悠悠地飘翔着久久不堕。突然,它们飘落到栖居山林的隐者面前,仿佛知道这个人正端坐在幽谷里修习佛道。这当然很有意思,因为诗人将花蕊拟人化,给全诗带来了活泼情致和某种出人意外的戏剧性。

但是,如果熟悉佛典,就会知道这首诗包含着更为丰富的意义。观空,佛教术语,指观照一切事物的空幻之相。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从本质上讲是没有自性而虚幻不实的。学佛的人只有意识到一切事物的“性空假有”(现象有本质空),才能了悟佛道。而观空之法,据《天台仁王经疏》说,即以“无相妙慧照无相境,内外并寂,缘观共空”,也就是用佛教的最高智慧去观照事物“性空假有”的本质,在内外并寂的状态中体验到观照对象和观照者共处的性空境界。体验到了这一点,悟道者就不会把事物看成实有的事,不会起“分别想”(即把人与物、物与物分别开来),也就悟了道。

那么,如何考验参道者是否修行到了这一程度呢?《维摩法经·观众生品》讲了一个 “天女散花”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维摩法讲经,有天女散花,这些花散在诸菩萨身上马上就落下去了,落在一个大弟子身上,却粘住不落,大弟子用尽神力也抖落不下它。大弟子之所以这样就在于他把“花”与“法”看成两回事,还有“分别想”,修炼的功夫并不到家; 正因为不到家,花也不会从他身上落下。结论是:“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在这个故事里,“花”成了检验修道者是否具有佛性的试金石。

懂得了这些典故,再来看这首诗就更有意味。诗人有意创造了一个花蕊飘向观空幽人的场景,引起的悬念便是: 这些花蕊是飘堕到地上去了呢?还是粘在幽人身上?很显然,幽人的佛性将接受严重考验。这个“幽人”很可能是指龙眠山庄主人李公麟。那么,苏辙借“雨花岩”这个场景,又向山庄主人提出了一个具有调侃意味的问题: 你在龙眠山庄修道,究竟是真还是假?你的道行究竟是深还是浅呢?

因而,这是一首将自然景物描写、佛教故事和禅宗机趣结合得很好而又相当含蓄的诗。从笔者的观点看,它也是这组诗中写得最好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