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要施而不奢,俭而不吝》颜氏家训解读|译文|原文

居家要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原典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译释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又说:“一个人骄傲、啬吝,即使他有周公那样的才,也不值得称道。”这样说来,那就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的人也不体恤。如果能够做到施舍于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解读

不奢侈,不吝啬

最近,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比如某某明星的婚宴动辄上千万,某某村长嫁女豪车佳肴,排场之大,令人惊叹。网络上这些极尽豪奢之能事的人,在博取人们眼球的同时,也成功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诚然,婚礼是人一生要经历的最重要的时刻,但是如此豪奢,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不得不说,这样的婚礼更大程度地是在展现一种形式上的盛大,一种面子上的尊贵。

在颜之推看来,治理家庭不应该铺张浪费,吃穿用度,都要合乎有度。在他看来,即使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华和美德,但骄傲又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所以,即使是才华卓著、样貌俊朗的人,也不应该骄傲自满,行豪奢之风。无论何时,勤俭有度永远是一个人应该恪守的美好品质。颜之推还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以解决吃饭的问题,种植桑麻以解决穿衣的问题。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来自于果园场圃的出产;所食用的鸡肉、猪肉等美食,来自鸡窝猪圈的畜养。还有那房屋器具,柴草蜡烛等,无不是靠种植的东西来制造的。那些善于经营家业的,不用出门就能解决生活的必需品,家里所缺的只是一口盐井罢了。如今北方的风俗,大都能做到省俭节用,以保障衣食所需,而江南一带的风俗较为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颜之推认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实际上都可以通过勤恳劳动获得,只要懂得节俭,一定还有很大的富余,为什么要大行奢侈之风呢?

在《治家》篇中,颜之推讲了这样几个小故事:

邺下有一个将军,虽然积蓄很多,但此人贪得无厌,极尽奢侈之能事。他的家里虽然已经有八百多僮仆了,但他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达到一千人。而每人每天的饮食开支,都以十五钱为准,即使来了客人,也不增加。后来,这位将军因为犯罪被法办,政府在没收他的家产时,发现光麻鞋就藏了整整一屋子,破旧衣服堆满了数个仓库,其余财宝更是多得数不完。

南阳有一个很有钱的人,生性十分吝啬。冬至时,女婿来拜见他,他只准备了一小铜瓯酒和几小片獐子肉来招待。女婿恨他过于简慢小气,就把酒肉都一下子吃完了。主人只好叫人再添酒加菜,这样先后添加了两次。退席后,他斥责他的女儿说:“你丈夫爱喝酒,所以你才经常受穷。”这个吝啬鬼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争夺财产,哥哥竟然把弟弟给杀了。

颜之推讲这两个故事,是在告诫我们,居家过日子不要像那位将军那样铺张浪费,炫豪展奢,但是也不能像南阳的老丈人一样,过于吝啬,只有做到施而不奢,俭而不吝,才能将生活过好。

曾国藩治家也很有一套,他以恪守祖训为要务,时常提醒家中兄弟子侄,记着祖父治家的八个大字,就是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大字什么意思呢?第一要早起,第二要打扫清洁,第三要诚修祭祀,第四要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庆必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除此之外,曾国藩治身治家之节俭,也是世所罕见。在杨公达所编的《曾公轶事》中曾经记载:“公秉性节俭,平时不穿帛制的衣服。当三十岁生日时,曾做了天青缎马褂一件,在家从不轻易穿,只有遇到庆贺及过年时才穿一下。这件衣服藏了三十年,还像新做的一样。曾公还曾经开玩笑地对人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是在我看来,衣服还是旧的好穿。”曾国藩居官三十余年,从未曾大肆豪奢过,这是人们所敬仰他的地方。又相传曾国藩因每餐只吃一样荤菜,被当时的人称为“一品宰相”。

所以,治家一定要尽量做到勤俭持家,即使腰缠万贯,财富丰盈,也不可大肆铺张,大笔挥霍。其实,越是有修养的人越懂得这一点,他们明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道理,不炫富,不显财,是为君子。

颜氏家训精华

居家生活,简单舒适就好,没有必要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华丽的外表上,人的虚荣心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往往越是内心缺乏,才越会炫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