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就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话说:“红花还须绿叶扶。”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下面我们便来分别详细讲解。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又如辛延年《羽林郎》:“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双环发髻多么妩媚,秀美异常人间绝无。一个发髻值五百万,两个发髻值千万余。这里的“一鬟”句是用夸张的手法写胡姬两鬟上佩戴的首饰之昂贵,以此来衬托她的美丽。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例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春天种下一粒粟的种子,秋天将会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的田地都种满了庄稼,可是农夫仍免不了会饿死。诗中用反衬手法,全国的田都种上了,由于官府的苛捐杂税,农民还饿死,这样写能更衬托出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农民的饥寒交迫。又如葛起耕《楼上》:“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小楼之上不知是何人正在吹箫?箫声和明月伴我度此春夜良宵。忽然引起游子思念家乡的江南梦,愁坏了寒梅酒意大半为之而消。这首小诗抒写游子的羁旅乡愁,但构思较新巧,以前两句的乐景反衬愁思,颇有韵味。还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奏凯而归,立功的将士们回家时都穿上了锦衣,春意盎然的宫殿里到处是花枝招展的宫女(这一切都成陈迹),如今只有鹧鸪鸟在遗址上飞去飞回。此诗前三句写越国当年兴旺繁华的景象,末一句写越宫旧址今天的荒凉与凄清。以盛衬衰,以抒发怀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