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先《江南柳·隋堤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张先

江南柳·隋堤远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据《苕溪渔隐丛话》、《古今词话》等书记载,当时人们曾送给张先一个美称;“张三中”,“谓能道得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也”。张先对此并不甚满意,他自我介绍说:“何不曰‘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堕风絮无影’,吾得意句也。”“三影”确实是张先的名句,但“三中”也准确地道出了张先某些作品的特色。试看《江南柳》这首小令,就非常典型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心中事”、“眼中景”与“意中人”。

本词上阕集中地表现了词人所歌咏的女主人公的“心中事”——依依惜别之情。“隋堤远,波急路尘轻。”词人先从“眼中景”写起,由“眼中景”引出“心中事”,可谓由景入情,以实写虚:我们的女主人公伫立在柳丝飘曳的桥头,隐隐约约的隋堤,在她眼中是那样杳茫辽远,而急急匆匆奔流的波浪已把“意中人”载向视野以外的天边。“路尘轻”三字与第三句中之“柳桥”相连,这是女主人公送别“意中人”的分袂处。词人不从正面描写她此时此刻的悲怆情绪,而是用她“见人分袂”而“愁生”,衬托她“自关情”的情怀:平时他人分别尚引动自家的愁情,何况今朝自己也来和亲人告别,愁情愁思之深已尽在不言中矣!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比正面描写似乎更含蓄有味而且事半功倍!

下阕全以“眼中景”写“心中事”,而“意中人”亦无处不在也。这一阕描写的情境好像与上阕推开了一段时间距离:这大概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在柳桥送别之后,闷闷不乐地向她的宅院姗姗归来,其时夕阳已经落山,晚照也收尽了最后的一线余辉,她于低头凝思中忽然抬头眺望,但见一钩新月已悬在高高的西城墙的上空,那般纤巧,那般明媚。“斜照后,新月上西城。”词人独特地把握住了从黄昏薄暮到新月初升之间的奇妙的一瞬。这时的情景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境何其相似,而人物的处境与心境却大相径庭,她望着那钩金镰刀似的弯弯新月,也许想起当年在蛾眉月下依偎喁语的美妙时辰,于是心儿更不胜离别之苦的咬啮,而急急爬上城头高高的城楼,再一次瞩望已经消失得不见踪影的“意中人”。“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这是我们可爱又可怜的女主人公登上城楼之后,于无限失望惆怅中突发的一个多么美妙的奇想呵:她但愿自己能变成天上那弯亭亭的新月,即使“意中人”在千里之外,她也能时时伴随他一起远行。这是女主人公慧心的想象,也是词人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十分精妙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