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尧臣
苏幕遮·露堤平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这是写雨后初晴的晨景。平堤道上多露,远处炊烟袅袅;江天一片,乱草萋萋,只有那刚长出来的韭菜,一下子好像换上了美丽的春装。嫩绿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是如此地悦目、宜人。
词的上片,就是这样一幅游子眼中的春景图。它和煦、温馨,充满勃勃生机。反映了游子心中的快慰、欣悦、舒畅。
“独有庾郎年最少”中的“庾郎”,是用的一个典故:南齐庾果之为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韭菹、瀹韭、生韭、杂菜。任昉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三九二十七,音谐三韭。唐陆龟蒙《中酒赋》云:“周子之菘向晚,庾郎之薤初春。”(薤,韭类)故此地“庾郎”引申为韭菜,借喻初春景象。“窣地春袍”句,“窣地”,突然地。突然地换上了春装。
下片接着写游子久出不归,思妇悠悠春怨。“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句中的“王孙”,不一定指王者之孙,此处可作“公子”解,指离家远出的游子。“接长亭”和“迷远道”实为一意。古代大路边有给行人歇脚的亭子。相传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李白《菩萨蛮》词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之句,是说回家的路途遥远,可作此句注释。远出的游子,贪恋野地风光,忘记了约好的归期。如今是“落尽梨花”,春天又完了,心中思念的人儿依旧杳无信息。少妇每天每天地盼望着,眼看着快要下山的“残阳”,照耀着逐渐老去的“翠色”,心中黯然神伤,充满了无限的悲苦与失望。“翠色”一词,除指自然界的翠色外,可能也暗示少妇隐约地担心自己容颜的“翠色”,将随时光而衰老。果如此,游子将更加归来无望。“和烟老”之“和”意为“连”。即“翠色连烟都一块老了。”
纵观全词,是写游子不归,思妇幽怨之情。词人通过写景来达到描给心理活动的目的。全词共八句,句句不离景,而又句句都写情。词人把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活动、幽怨缠绵的感情,不着一丝痕迹地包孕在美丽的景色之中,可谓天衣无缝。手法巧妙而含蓄,语言清丽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