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周紫芝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这首词写雨夜所感。作者通过今与昔、聚与散引起的感情反差,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地表达了对恋人的怀念之情。作者在另一首《鹧鸪天》的小序中曾说过:“予少时酷爱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这首词同小山词感伤凄楚的词风特征确有某些相似之处。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天气满屏帏。”点明时令、时辰,给词作蒙上凄清孤寂的氛围。“一点残红”是说灯油将尽,灯光转暗。“红”一本作“釭”,“釭”就是灯。但这里用“红”有色彩,有视觉上的感受,似比“釭”更鲜明。“一点”状灯光之微弱。孤居孤屋,唯一一盏可以给人带来一点温馨的油灯又即将熄灭,其中滋味是不难体会的。时当入秋,乍凉天气,虽说未有寒意,但凄凉的秋气已经充溢帏幕画屏之间,使小屋中的主人增添了无尽的愁思。乍凉未寒季节,夜深人静之时,孤灯独影,似明若暗,把清冷凄凉的秋夜景况渲染得十分形象。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这两句化用温飞卿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两者都是明写雨声,暗写心声,通过物的人格化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达意。但周词又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温词,浓缩的文字不仅显得简捷,而且更加含蓄。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瑟,是古代乐器,原为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动,以定声之清浊高下,所以说“调”。金猊,是涂金的狻猊状香炉,燃香于其腹中,香烟可以从口中冉冉而出。相传狻猊性好烟火,故用之。《潜确类书》:“金猊宝鼎,焚香器也。”这三句转向回忆。想起过去两人相聚的日子,一人调弄弦索,一人拨动香灰,一同唱起那鹧鸪词来,“那时”是多么幸福、多么令人心醉,在经历了离散的痛苦以后,这种依傍,这种精神上的惬意,愈益显得使人神往。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结尾两句又从回忆翻入现实。这两句也可以看作是对上阕的概括,“风雨西楼夜”,呼应了上阕所处的时间:夜;地点:西楼;环境:风雨。把这三组容易触发愁思的名物并列连续道出,增加了郁闷、压抑之感,使上阕的写景得到了加强。“不听清歌也泪垂”,是全词感情的深化,也是“如今”和“那时”相对比后得到的自然结论,唐圭璋先生说这一句“情深语哀”(《唐宋词简释》),确实如此。

毛晋云:“紫芝尝评王次卿诗云:‘如江平风霁,微波不兴,而汹涌之势,澎湃之声,因已隐然在其中。’其词约略似之。”(《竹坡词跋》)透过这首词娓娓道来,平和婉曲的表面,读者不难发现词人心中感情的波澜。周紫芝是南宋的一个名人,曾任枢密院编修,后知兴国军,因阿附秦桧,世论卑之,自不足取;但他在词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总还给后人留下了一点值得借鉴的东西,这还是可予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