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舜民
卖花声·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扶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张舜民,字云叟,别号浮休居士,历任谏官、吏部侍郎等。元丰六年(1083),词人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临凭吊古迹,写下这首小令。
上阕前两句写词人登临远望所见的山水气象。起笔即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其中或隐含着引屈原为同调的用意。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词人左迁至此,触景生情,心事浩茫,犹如这浩浩荡荡的洞庭湖水一样。接写楼中近景,歌女殷勤劝酒,然后正色危坐,拟歌助兴,词人却连忙劝止:我并不是西出渭城的客人,还是别唱送别的《阳关》曲吧。词人只怕听了《阳关》送别之曲,会勾起乡思,触动愁怀。这种写法,更反衬出词人极度的忧苦。
下阕头两句写词人步出室外,倚栏远眺,只见碧空万里,白云闲荡,全不理会词人的忧虑愁苦。一淡一闲,便把醉字烘托出来,使人可以意会到词人此时的心境。“何人此路得生还”一句,兀然一问,如堤决闸崩,词人的忧苦、怨愤一泻而出,无法抑止,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二句意味略同。后两句化用白居易《岳阳楼》诗:“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之句,表现了词人对故居旧乡的深切思念和恋恋不舍之情。
这首小令上下阕皆于开首以写景引出词人内心的忧怨,表现手法十分含蓄委婉。词人无一字直说自己对故土的怀念,却通过“休唱《阳关》”“应是长安”这样的暗示,倾吐自己的思情愤怨。这首小令的好处主要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