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屈大均
潇湘神·零陵作
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
康熙十二年(1673)七月,清王朝察觉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勾结,阴谋叛乱的企图,决定撤除三藩兵卫。十一月,吴三桂起兵反抗。次年二月,吴军攻占常德、长沙、岳阳,控制湖南全境。这年春天,屈大均赶至湖南投军,上书言兵事,吴三桂委任他为广西按察司副使,驻桂林,作广西降将孙延龄部的监军。不久,屈大均看出三藩反清是为了一己之私,难成复明大业。所以于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辞职,携家小回广东番禺故里。这首小令,就作于任监军时。
零陵在湖南南部,是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潇水发源于九疑山,为湘水的主要支流。湘水发源于广西东北部,流经湖南全境,由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潇湘二水,联系着古代不少历史故事和传说,小令中提到的有两个。一个是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忠而见疑,由左徒被降为三闾大夫,后来又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湘水流域。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春,秦将白起攻占楚国都郢,屈原无力回天,遂自沉于湘水的支流泪罗江。二是舜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传说。据说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娥皇、女英知舜南巡,随后赶来,至湖南,得知舜死,双双投湘水以殉。用这两个典故,寓有爱国和忠于故君的深意。
屈大均以监军身分至零陵,站在潇湘二水汇合处,目光随着碧蓝清澈的江水,向北凝望,似乎看到了人民在满清贵族统治下所受的苦难,和抗清志士惨遭杀戮的悲剧,他想到三藩抗清的行动,不过是自我扩张,腐败而狂妄,自觉复明无望,因而愁肠百结,唱出“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的悲歌。
“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自古以来,潇水清碧,湘水深蓝,碧蓝汇合,作鸳鸯水。但在伤心人眼里,这鸳鸯水给人以秋天萧瑟之感。美丽的景色,反而惹人惆怅,使人凄凉。
这首小令,语言平易,流畅清新,景语和感慨天衣无缝地结合,词意深沉哀惋,充分表达了这位朱明遗老“发愤以抒情”的悲凉感慨。
《潇湘神·零陵作》本由两首小令组成。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词的全貌,我们把第二首也抄在下面:“潇水深,湘水深,双双流水逐臣心。潇水不如湘水好,将愁送去洞庭阴。”它主要是通过悼念屈原“虽放逐,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史记·屈原列传》)的“逐臣心”,来抒发自己的悼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