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左辅
《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空山魂一片,招入孤舟。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掷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特别是在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流落在外的游子,或为生计,或受迫害,或因公事,三月半年不归者有之,三年五年不归者亦有之,终生客居他乡,至于尸葬异域,也不罕见。顺利时,年轻时,他们的心境还可平静,背晦时、年老时,则事事物物皆可牵动思乡之情。思而不得,则情意惨怛。左辅此词所写,即是他为官赴任,离开故乡,远赴巴蜀时的思乡之情。小序记下了这首词的本事:作者在离鄂赴蜀的路上,于曹溪驿站折下了一枝桃花。他十分珍惜,仔细养护。不料几天之后,花片纷谢。词人感慨万千,遂将花瓣包裹起来,掷于涪江之中,并作词为之“送行”,祝福花瓣直“流到海”“切莫回头”。“送行”之意,无须细刻,亦可明了,是要借桃花之凋落与东归,表现自己思乡和永远魂系故里之情的。
词之发端作者便以浓郁的感情描绘出涪州一带的旖旎风光:仲春时节,青草染绿了芳洲,桃花抹红了树头,辉映着桃树深处的“红楼”。这样的美景,加上如诗般缓缓流动的江水,如乐般和谐悦耳的桨声,作者本应情趣遄飞、饮酒赋诗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丽的春景非但没使作者心旷神怡,相反地,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这里,应特别注意本词的歌咏对象“碧桃”。“碧桃”,又名千重桃,它的花瓣是重迭的,故而格外惹人注目。“碧桃”何以能引出“乡愁”,第四句作了交待:“者是空山魂一片”。“者是”即“这是”。芳洲水滨,漫山遍野,只有这几树“碧桃”最为鲜艳,最有春意,可以引起人对美的向往;尤其是它还遮掩了一栋红楼,也许,作者的故乡阳湖(今江苏武进县)的家的景致与此相仿——碧桃掩映的小红楼里住着他日夜思念的亲人,因为这个原因,作者才把它当成“空山魂”——实际上是“故乡魂”,“招入孤舟”以慰藉他对故乡的思念。作了如此众多的曲折方写出词旨,作品的风格也真够含蓄了,无怪乎清代词论家陈廷焯有如此的评论:“无穷幽怨,言外寻绎不尽。”
词旨一出,作者的思乡之愁即如开闸之水,奔腾喷溅不可遏抑。下片即直写这种感情。“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思乡之梦从来都没有停止,还去招惹,寻找什么烦恼呢?作者是怀着恋乡意、思乡情,离开家乡,越鄂入蜀的,数千里之遥,已经够远了,现在还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忠州过了又涪州”,到四川的腹地去为政,思乡之情将更为凄苦浓郁。最后看似一句决绝语,要抛弃“碧桃”这惹愁牵恨之物而去,实际上却是一句反语,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的故乡之恋:“掷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巴江,即涪江,有人说是嘉陵江。作者自己要继续西进,进到何处,止于何时,他不知道,甚至连能否活着回去,亦不知晓。现在,连刚折下数日的碧桃也已瓣落叶枯了,又怎知这不是他的未来的预兆?不能就这样凋落,让故乡一点信息也不知。因此他将凋谢的花瓣拾起裹好,投进巴江,祝愿它一直流到东海,把自己的乡情和孤魂带给故乡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