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辛弃疾在开禧元年(1205)知镇江府时写的一首词。
当时,经过二十年赋闲生活的辛弃疾还是很激动的,他觉得北上抗金的壮志有可能在这次复出时实现,但大半生宦海生涯的几度浮沉,又使他隐隐感到理想的实现又很渺茫,于是心情十分复杂。他在镇江写的几首词中都流露出兴奋中有忧虑、希望中有惆怅的复杂情绪,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然以调子高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收束,但一番怀古、一番追忆、一声“老矣”,却流露了英雄暮年的伤感,而《瑞鹧鸪》(京口有怀山中故人)、《瑞鹧鸪》(京口病起登连沧观偶成)中的“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更表现出他深深的疑虑。就在这首被人誉为“豪放”的词里,上半片那一声“悠悠”,也蕴含了他不尽的感叹。
登高远眺而伤今怀古是诗词常写的主题,登楼时,莽莽苍苍的山川原野能使人怀想天下的兴亡,涯垠无际的天地则能令人遥想历史的变迁,王粲有《登楼赋》,杜甫有《登高》诗,都写于山河破碎之际,都写了一腔悲怆之情,但很难有人比得上辛弃疾此时心中的悲哀,因为他不是文人而是从异族统治区出来又矢志解救沦陷人民的英雄,但他却不能挥戈北上只能梦里挑灯看剑,也很难有人比得上辛弃疾此时心中的失望,因为他毕竟年已迟暮,在宦海中几经簸弄,实际已窥见前途的渺茫,但也很难有人比得上辛弃疾此时心中的激动,因为这毕竟又是一次机会,尽管希望很渺茫,却足以使一个梦魂日日萦绕于北上抗金的词人兴奋不已。
于是,当怀着悲哀、失望、希望、兴奋种种复杂心情的辛弃疾作为抗金前沿镇江的地方长官,登上城北滨临长江的北固楼,北望莽莽神州时,便想起了无数历史往事,而楼下滚滚东去的长江,又让人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顿时一种时光无情、英雄迟暮的悲哀,功业难成、理想幻灭的惆怅油然而生。但他毕竟是英雄,当他追寻历史的时候,也往往会想起那些令人感奋的故事,遥想当年,同样固守东南,北抗曹操、西拒刘备的孙权,豪兴涌发、少年英豪,也曾统帅千军万马,挥戈用兵,使人不敢小视。尽管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以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却不知当世仍有一英雄在,直到几败之后,才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怀古的词很多,大抵怀古词都必须将自己的心境化入历史,又用对历史的吟唱来表现自己的感兴;也都必须用旧事典故来点缀,既点出史事又丰富内涵。不过,象辛弃疾这首词一样能兼容好几种绞结在一起的情绪的词作却不多,在这首词里,情绪开阖涨落的变化很大,但转换衔接却很自然,表现得也很含蓄;象辛弃疾这样善于化用典故,并且用得轻松的人也不多,因为词中用典一要贴切、二要合律、三要与上下文语脉连贯,而“天下英雄”、“生子当如孙仲谋”等直接来自古籍的词、句被他信手拈来,竟天衣无缝,一气贯注,生动有趣,实在是很难得。至于这首词的意境,自是极开阔深远,“满眼风光”、“不尽长江”给予读者以浩瀚的空间感,而历史的引述与追怀则给读者以幽远的时间感,而这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时空与内中蕴含的复杂感受,却不过是从站在北固楼上的辛弃疾心头发出,在一首短短的小令中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