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物价的人·杜运燮》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物价已是抗战的红人。
从前同我一样,用腿走,
现在不但有汽车,坐飞机,
还结识了不少要人,阔人,
他们都捧他,搂他,提拔他,
他的身体便如烟一般轻,
飞。但我得赶上他,不能落伍。
抗战是伟大的时代,不能落伍。
虽然我已经把温暖的家丢掉,
把好衣服厚衣服,把心爱的书丢掉,
还把妻子儿女的嫩肉丢掉,
而我还是太重,太重,走不动,
让物价在报纸上,陈列窗里,
统计家的笔下,随便嘲笑我。
啊,是我不行,我还存有太多的肉,
还有菜色的妻子儿女,她们也有肉,
还有重重补丁的破衣,它们也太重,
这些都应该丢掉。为了抗战,
为了抗战,我们都应该不落伍。
看看人家物价在飞,赶快迎头赶上,
即使是轻如鸿毛的死,
也不要计较,就是不要落伍。
1945年于昆明
旧中国社会的对比太强烈了:一边是真诚的奉献,一边是卑鄙的掠夺;一边是唯恐为民族存亡的神圣战争做得不够而自责,一边是以堂皇的口号和虚伪宣传去欺骗人民,大发“国难财”。
诗中“追物价的人”,当然是当时广大的黎民百姓,不过我写时想到更多的,是我母校西南联合大学的许多老师,一批从北平迁来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真诚自觉地投入全民族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艰苦斗争。他们有过舒适温暖的家,有过好衣服厚衣服,有过多年苦心收集的心爱的书,但为了抗战,都抛弃了,在昆明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到了抗战后期,由于家庭负担重,物价飞涨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困难。他们有菜色的妻子儿女等也就不奇怪了。闻一多先生为了养活一家六口人,不得不挤出时间挂牌为人刻图章,就是个突出的例子。当然,由于同样原因,社会上还有无数比他们更穷困的人。这就是写此诗的时代背景。
诗含蓄,讽刺诗尤是如此。含蓄,也包括用荒诞的形式表现严肃的内容,用喜剧轻松的语言表现深恶痛绝的感情。
反面文章正面做。一本正经说反话。这常是因为不能畅所欲言,不能指名痛骂而被迫采取的做法。用最朴实、最诚恳的语言说出的反话,有时可能反而能够更深刻地道出某种荒唐现象的实质,能够比正面怒斥更能表达满腔义愤。
写此诗,在考虑采取何种表现手段时,也有过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