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情味
古代诗学概念。情味相当于情趣。《人物志·九征》:“见乎声色,发乎情味。”诗要写得有情味,先得有“情”在心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情思摇荡,才能形诸舞咏。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由于“情”的摇荡,才有“绮靡”的变化。先有“情”,然后才能谈“味”。“情”与“理”两者相对,情多变,理求正,而“味”则得之于变。“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可见,求理过深,则难以有味。诗有情味,是指诗中抒发的情思要经得住咀嚼,要有隽永之回味。情味,并不取决于“情”的浓淡。浓而滞,则无味;淡而化,却有味。由此,浓淡不可一概看待。但是,诗中有情,也并不决定诗中就有情味,抒情若直泻而下,让人一览无馀,就无味可言。情思若是枯涩直硬,则味同嚼蜡。所以,要做到诗有情味,抒情必须含蓄曲折,给人留下咀嚼的馀地。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对此所感,是喜是悲,是乐是愁,全不道破,而让读者根据自己经验去体会去咀嚼,情味故在其中。情味,须自然而然,不能做作仿效。张戒说:“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岁寒堂诗话》)“一时情味”,或淡或浓,或如喷泉,或如流溪。预设法式,则如鼎中之醋盐多少已定,以此调羹,岂有味道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