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明末农民大起义

历代农民起义·明末农民大起义

张居正改革失败后,明朝的政治更加黑暗。神宗朱翊钧长期深居宫内,不理政事,纵情声色,恣意挥霍,财政入不敷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许多衙门缺主管长官,政事无人处理,吏治败坏到极点。明朝后期,朝廷内外,党派林立,有浙党、楚党、东林党等。这些党派彼此倾轧,争权夺利。在当时,只有以顾宪成、高攀龙等为首的东林党,还算得上是一个要求改良社会的政治集团。

明朝后期,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狂,特别是皇族的兼并手段更加凶狠。其他勋戚、缙绅豪民、富商大贾同样是大量兼并土地。随着土地的高度集中,大批农民沦为佃户和奴仆。大部分佃户自己没有土地,仅有部分生产工具,他们要把产量的五成、六成甚至八成交给地主。而且农民所受封建政府的赋役压榨也很重,常常弄得家破人亡。残酷的经济榨取和野蛮的统治压迫,造成明末农村十室九空,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很惨,他们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抗。16世纪末,起义的星火已燃遍各地,终于引发了明末农民大起义。明万历年间以来,陕北连年遭灾,人民生活困苦。1627年,陕北澄县饥民在白水县人王二率领下,冲进县城,杀知县,揭开了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澄县起义的星火起了燎原的作用。大起义的风云很快就遍布陕北和陕中,1628年,府谷王嘉胤聚众数千人起事,安塞高迎祥、肤施人张献忠等也纷纷起兵。

就在这次农民起义的风暴中,杰出的农民领袖李自成参加了起义的队伍。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1606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期备受凌辱。1629年,他和伙伴一起参加了王嘉胤起义军,后来投奔“闯王”高迎祥,号称“闯将”,自率一军。从此这位年轻的闯将跟随高迎祥,带领穷苦大众杀官军,打豪强,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逐渐成熟。明政府多次派兵镇压均告失败。明政府感到农民起义的严重威胁,于1634年8月调动河南、湖北、四川、山西各省官军,“尽天下之力”分进合击,企图把农民军一举消灭于陕西。农民军为了避免与敌军主力决战,分别向甘肃、湖北、河南等地转移。同年12月,大部分起义军经转战后会集于河南。这时明政府又急令在甘肃的洪承畴出潼关入豫,还准备命山东巡抚朱大典率领明军精锐等由东线协“剿”,企图把农民军扼杀在中原。

在这种形势下,1635年1月,各路农民军将领聚会于河南荥阳,商量对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荥阳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李自成根据当时的形势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在会上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战略原则,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所谓“分兵定所向”就是把十几家农民军的兵力集中起来,组成若干方面军,各自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协调行动,共同对敌。大会之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实行战略出击。不到十天功夫,就以迅雷闪电般的速度挺进千里,攻到了明王朝的中都凤阳(今安徽凤阳)城下。1635年1月,终于占领了明王朝的中都。凤阳战役后,农民军分成两路:一支由张献忠率领,战斗在淮河流域;另一支由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经河南返回陕西。在这一年的夏天,李自成指挥农民军在真宁(今甘肃正宁县)击毙曹文诏、艾万年等一些明军高级将领,取得真宁战役的胜利,当时数省为之震动。1636年秋天,闯王高迎祥在盩厔(zhouzhi,今陕西周至县)的黑水峪遭到陕西巡抚孙传庭的伏击,不幸被俘,后来在北京英勇就义。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起义军拥戴为“闯王”,他接过“闯”字战旗,开始了新的历程。

1637年4月,明朝政府的兵部尚书杨嗣(四)昌,策划了一个名叫“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镇压农民军的战略。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这四个省区为“围剿”农民军的正面战线,即主要战场,称为“四正”,由四个巡抚负责分“剿”专防;又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六个省区为辅助战场,称为“六隅”,由六个巡抚负责分防协“剿”,再由总督、总理(总理:总理军务大臣的简称,这是明末反动政府为镇压农民起义临时设置的一个官职,为一个大军事区的最高军事长官。)统率军队在这十个省区中往来策应,“专讨”农民军的主力。统称“十面张网”。为了实现这个凶恶的屠杀计划,朱由检下令增兵十二万人,增饷二百八十万两银子。命令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专“剿”李自成;总理军务大臣熊文灿进击张献忠。从1637年冬至1638年间,除李自成梓潼失利外,其他农民军也受到一些挫折。一部分农民军领导人屈服于明军的军事围剿。1638年4月,张献忠也在谷城受抚于熊文灿。起义转入低潮。1639年5月,经过一年休整,张献忠于谷城再度起兵,罗汝才等一些曾受明军招抚的农民军领袖也在房县响应。7月他联合罗汝才等,在房县重创明军,消灭官兵万余人。张献忠谷城再起,崇祯帝恼羞成怒,命杨嗣昌率军镇压农民军。10月,杨嗣昌到达襄阳,对张献忠进行围追堵截,张献忠兵败后进入四川。1641年2月,张献忠攻陷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发库银十五万两赈济饥民,又把起义从低潮推向高潮。

1640年夏,李自成乘明军主力入川追击张献忠,河南空虚之机,率部从湖北房县地区出发进入河南。这时河南连年旱、蝗、瘟疫,民不聊生,李自成根据这种情况提出“均田免粮”的斗争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藩邸及大家巨室粮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济饥民。1642年冬,李自成进军湖广,在襄、樊人民的协助下,夺取了襄阳。1643年3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并称“新顺王”,创立了新顺政权。新顺政权建立后,李自成决计进取北京,推翻明王朝。他采纳了顾君恩的建议,制定了先取关中作基地,然后经山西攻取北京的战略计划。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进一步完备大顺中央政府机构。3月29日,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王朝被推翻。大顺军进入北京后,革命形势虽然很好,但斗争依然很艰苦。此时,明政府在江南残存了五十万军队;山海关,这个离北京不远的军事重镇,还在明朝将领吴三桂手中;而山海关外的清军正向关内进发。面对强敌,大顺政权必须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才能巩固自己的新生政权。然而,随着军事上的迅速胜利,大顺领导者们产生了骄傲、麻痹思想。他们以为明朝覆灭,天下从此太平了。对于盘踞在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只派少数军队出征,对于拒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抱有幻想,以为他会在大顺政权的招抚下,帮他们守卫山海关。进入北京后,农民军开始纪律松懈,军纪败坏,一些官员开始追求享乐,农民军的战斗力削弱。这一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使农民军的进入北京,反而成了由盛转衰的起点。

1644年4月初,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勾结满族贵族集团,向大顺军进攻,屠杀农民军二万余人。李自成亲率二十万大军东征,在山海关西遭到吴三桂与清朝多尔衮军队的联合夹击,不幸战败,退回北京。李目成在山海关的战败,使斗争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吴三桂引清军进逼北京,地主官缭纷纷同满洲贵族集团勾结,联合镇压起义军,大商人也举行罢市,使城市粮食紧缺;而且农民军因思想麻痹,没有作战斗的精神准备,思想极端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决定撤离北京。29日,在撤离北京之前,李自成在武英殿即帝位,30日,他率军离开了北京。5月初,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由吴三桂引导,进入了北京城,接着就开始进攻农民军。5月间,大顺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给清军以重创,接着在定州又发生激战,李自成身负箭伤,率军退入山西。7月,渡过黄河,进驻韩城,不久到达陕西西安。清军分路追击农民军,一路由清豫王多铎率领,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多铎命令吴三桂渡河直逼潼关,阿济格由山西过黄河,进攻陕北。潼关、西安等地相继失陷。1645年4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团练袭击,不幸遇难。这位农民军的杰出领袖,死时年仅三十九岁。李自成牺牲后,清军很快就向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进攻,1648年11月,张献忠兵败牺牲,明末农民大起义被镇压下去了。

明末农民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李自成领导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他的事迹流传千古,他的名字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