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赠别唐诗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2)

桃花潭水深千尺(3)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时李白在泾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汪伦:安徽省泾县农人。《李太白集》宋杨齐贤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2)踏歌: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咏方式,数人连手,一边走一边唱,踏地为节拍。

(3)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水东镇附近,深不可测。

【赏析心得】

这首赠别小诗传诵至今,为人激赏,是有其道理的。第一,打破常规,直呼其姓名,看似径直无味,实则干脆明白,没有转弯抹角,给人留下新鲜而深刻的印象。因为赠别诗写得好不好,取决于本身诗文的表达艺术水平的高低。第二,采用比物代替比喻的手法,无形的情谊给人一个客观而生动的衡量。第三,送别时只闻其歌不见其人。人呼之欲出却未出。这种含蓄的送别方式与直呼姓名的手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人已经上船,轻舟欲发,忽然听到岸上一群人踏歌而来,由远及近,歌声日渐清晰。他知道,这是泾县新结识的朋友汪伦,带着桃花潭的村人来送行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感情本来就丰富的诗人,这时更是情不自禁,激动无比,他一时想不到用什么来形容汪伦他们的深情厚谊,灵机一动,就地取“材”,就用本地深不可测的桃花潭来比量吧。潭水“深千尺”,不及送别情。“不及”,其妙无比,潭水千尺,有量;别情无形、无量。就这“不及”一转换,人们就清楚,汪伦送别李白之情意,比桃花潭千尺水还要深,自然逼真,说得明白。

被送之人李白,送行人汪伦,皆直呼姓名,打破古代转弯抹角的遮遮掩掩,别开生面。唐人诗中,还有“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都因此直呼姓名,写出的诗歌皆脍炙人口。